Lumix 再見? – 論 M 4/3 系統的危機與轉機

數位相機界值得觀察後續發展的話題

在縮圖預告的是 Panasonic 將於近期推出的微單眼旗艦機 Panasonic GH5,除可錄製 4K@60fps 影片,五軸防手震與豐富的對焦系統及 Venus 影像處理器提升降噪表現等強力功能,讓機身價格落在台幣六萬五左右,成為近期相機界的話題新寵,不料在消費者期待此款機種上市之前,日經新聞的一項報導讓 GH5 所屬的 Lumix 系列以及使用的 M 4/3 系統成為最新的討論焦點。

M 4/3 (Micro Four Thirds system)系統這個自 2008 年由奧林巴斯(Olympus)與松下公司(Panasonic)共同研發的科技,重點在於將輕巧的數位機身加入了可替換鏡頭的設定,讓不想要帶著大型相機的朋友就算帶著小型機身,同樣能適地制宜換上合適的鏡頭焦段,甚至再加上轉接環,讓歷史悠久的老鏡,在今日一樣有發展的空間,這當中最明顯的差異,無非是在旅遊中也想拍攝好質感照片的心境最為明顯。Panasonic Lumix DMC-GF1 可以說是開啟 M 4/3 熱潮的重要機種,而 Olympus PEN E-P1 則是巧妙的選擇知名 icon 藤原浩(藤原ヒロシ)的拍攝分享,接著帶出集結 39 位文化、藝能界人士的「OLYMPUS PEN artist’s Life Project」產生消費者的共鳴,兩個品牌的推動,加上兩邊的機身與鏡頭可相互支援使用,這樣相輔相成的關係確實讓 M 4/3 數位單眼相機一度站上了浪潮的高峰。當我們著墨於服裝或者鞋款的瞬售搶購效應,好似買氣仍舊帶動著景氣,但全球經濟的逐漸萎縮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對於全球數位相機市場更是如此。當然,在智慧型手機的拍攝功能日益增強,或者使用者導向的相機擄獲了特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對於數位相機而言,除非是有專用的需求,否則在替代性面對一般消費族群仍舊有選擇的空間,數位相機的 M 型趨勢,也越來越顯的明顯。

Panasonic 在 Lumix 品牌下雖有著 G、GM、GX、GH 與 GF 五條產品線,但面對近年來 Panasonic 的虧損,相機部門也被列入長期虧損的單位之一。面對日本松下 (Panasonic) 即將要對旗下的六項目前虧損總額高達 460 億日元的業務部門進行整合,縮小業務規模與人員編制,包括數位相機、商業用電話總機系統和光碟生產等 3 個部門將面對如此的裁減以防止獲利能力再受拖累。 如果 Lumix 受到解散的命運,M 4/3 系統回到 Olympus 單打獨鬥可能也未必是件好事,但如果能將相機部門縮編,降低成本並著重產品系列的專注性提高銷售利潤,比如將產品線縮減至 GH 與 GF 兩系列進行提升,並讓相機增加及時與網路連結的性能力抗智慧型手機對於數位相機市場的侵蝕,試想,一台輕巧擁有強大機能的可兼容替換鏡頭式數位相機,同時擁有選擇經 wi-fi 或藍芽上傳至網路的功能,這或許可為 M 4/3 系統建構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在馬斯洛(Maslow)曾發表知名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中,奧林巴斯(Olympus)與松下公司(Panasonic)共同研發的 M 4/3 系統其實符合人們心中的安全需求,讓消費者產生一種,需要購買大量鏡頭也能無慮使用的安心感。如今面對企業的扁平化發展,Lumix 的何去何從並未蓋棺論定,不過後續的效應亦可成為觀察的重點之一。產品線瘦身、即時網路連結,如果能再次提升當時開發 M 4/3 系統帶給消費者的安心感,或許 Lumix 的轉機將從此開始。

日經新聞網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