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道具 / 徠卡相機好難開箱(是真的)

遊戲與攝影的同理性

公司對街新開了間咖啡店,是從日本遠到而來的猿田彥,相當厲害,跟鬆餅名店 Flipper's 一上一下地(一間店在一樓、另一間在三樓),每天總是人潮滿滿地排隊等著嚐鮮;有天中午想來杯咖啡卻不巧遇到常去的 Stand By 咖啡店公休,拐個彎想說碰碰運氣吧!可是我隔著馬路就見到對面排隊的人們,隊伍拐了不只一個彎。

似懂非懂的也是跟這 Range Finder 相處了幾年時光,似乎該好好聊聊這個極具特色但難以說明的系統。尤其是跟品牌借了 M10p 來測試之後,我心想「好像可以寫些什麼」。

徠卡品牌極富盛名,但我相信有九成人心底有著「這牌子在紅些什麼」的納悶,像是…為什麼鏡頭可以麼小,為什麼一台手動的相機要這麼貴,為什麼徠卡沒有像其他同梯的影像巨擘們一樣走向崖邊然後走進被歷史洪潮沖得不見蹤影的命運。我想,徠卡品牌除了靠著一口硬脾氣從1849年堅持到現在,底子裡子兼備的這個牌子雖然先前也有諸多不堪,但是2015年,我算是鼓起勇氣入手M240p,使用至今,回首從前,的確被種種如「多年累積下來的光學知識」「德國工藝的扎實組裝」「用過徠卡相機才真正能夠理解拍照的樂趣」之類的言語洗腦,有時真會有「你們到底在講什麼啊!」的惱怒感。

南京西路的紅綠燈越來越考驗人,有時候一個不留意,就是90秒的謝謝招待,在秋老虎的大太陽底下,等個紅燈就被曬得懶懶暈暈的,等到終於要過馬路的時候,我突然驚覺「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喝一杯咖啡」,其實已經走過一半的馬路,放棄了這個綠燈,回頭離開。

時間

Leica M 系列的一大特色就是手動的測距對焦方式,自動對焦跟手動對焦誰比較快是各執一詞的論戰,但「手動對焦才是自己對的」應該是可以理解的,長時間只使用測距手動對焦下來,我失敗的相片絕對比以前自動對焦來說多得多,但是的確拍到了那些介於「對」跟「不對」之間的相片,那些可以頭也不回地刪除的相片都屬於”You make the wrong mistake”的部分,卻也因此有機會”make the right mistage”的意外,Leica M10p 的對焦系統就是測距(range finder)的手動對焦系統,與 M240p 一模一樣,雖然說機身薄了一些,好拿了一點,但是握在手上的感覺是差異不大的,都像是台坦克,雖然說觀景窗比 M240p 大了 30%,但是真要我說這點是「決定性的優勢」我覺得還並不是。

簡單來說,對於沒有使用過測距對焦的朋友來說,這種拍攝方式仍然是有好一陣子需要適應的,更大的觀景窗幫不了你;而對於那些閉著眼睛靠對焦環推桿位置也知道現在對在幾公尺的朋友來說,M10P 的上手是跟呼吸一般地完全沒有問題,Leica M10p 的對焦需要你用時間去練習跟習慣,這是絕對躲不開的課題,但是 Leica M10p 系統本身的幾種對焦系統是我從 Leica CL 上面感受到相當大好處,也很高興這方式加入到了 M 機之中(我沒研究 M10),像是 Interval 模式就屬 Leica M240p 裡頭沒有的模式,可以間隔定時的拍照,這個功能被我用在人手缺乏的自拍上格外好用,每拍完一張就跑往相機確認構圖,不如一次拍個十張再來挑。

感恩發明 SD 卡的人士,也順便感謝 M10p 高達 2G 的緩衝內存,我們可以幾乎無間斷的一直拍,鮮少有需要等待相機寫入的時間,擁有無限開火權的感覺真是不錯。感恩數位時代拍片成本的低廉,允許我濫情地亂按快門,用 Leica 測距系統拍攝運動畫面,可以用「守株待兔」來形容,但前提是你得花些力氣想像「兔子」從哪裡跑過來,從哪邊「守」著最不容易打草驚蛇,是別有樂趣的一個攝影方式,這邊也忍不住碎嘴一下,以我的經驗來說,想在測距系統之中使用50mm以上焦段的朋友,除非你擁有奇蹟似的好運,對焦是十分不容易的。

充滿浪人氣息的 Stand by、擁有日系新創血統的 猿田彥 ,等等步行前往的 烘焙者 是台北老牌的咖啡館,也是這附近少數還在使用虹吸壺的咖啡館,見著要用火燒的虹吸壺、冒著煙的義式壓縮機跟優雅摩登的手沖器材擺在一塊,是不同世代的咖啡玩法,咖啡因的比例也許相同,但是喝起來總似乎有些不同(別忘了把等待的時間算進去)。

世代

與這幾台不同世代的相機相處,我明顯地感受到 M240p 與 CL / M10p 之間的隔閡,最明顯的來自於新的表單規劃,在 Leica SL、Leica CL 之外,這樣三鈕式的安排已經成了這一代徠卡相機的常用規格,按下 Menu 就會秀出(可自訂的) Favorite 表單是一個上手之後會愛上的設定,但是當你必須在 M240p 跟 CL 這兩個世代之間切換使用的話,腦子就得隨時切換一下。

另外,因為先前使用的 M240p 的上下蓋經歷過一段時間已經露銅,這次借到了的全新 M10p 在機身上下蓋的銀色部分應該不是使用銅金屬所製作,感覺更輕巧了些(查了一下,M10p是使用鋁鎂合金製作),更具現代風了一些,但自己仍然偏好黃銅的味道。工作的關係,我會需要拍攝商品(主要是球鞋)、參加活動(當當攝影大哥順便扮演KOL)跟記錄家庭生活,Leica M10p 與前陣子使用的 Leica CL 相比較互有高低,使用 APSC 系統的 Leica CL 的尺寸還有源自德系正旗的血統,的確也讓人喜愛,也頗有扮豬吃老虎的實力,尤其是 Leica CL 的電子觀景窗無延遲的效能,真的是解放了我的Leica R長焦鏡頭;相較之下 Leica M10p 仍是擁有絕對勝出的老大風采,極具古典相機的扮相,毋庸置疑的全片幅細緻度,還有那個在離焦(沒對到焦的部分,或是你也可以說散景)的部分,我誇張點說加起來真是足以讓人心醉,網路上高手圖片很多,希望中毒的朋友相信稍加搜尋一下就可以毒得歪歪。Leica M10p 的成像功力有多好,實在輪不到我來下定論。

這次我們也同時借測了 Leica Sofort 機種,與 Leica M10p 刻意低調的風格不同,使用 Leica Sofort 的情境顯得就是可以創造話題與樂趣,令人覺得有趣的是還有從靜物、運動到無限遠端的幾種設定,對於想要留下回憶的朋友來說別有一番效果。

畫面與聲音

Leica M10p 與 Leica M10 相比較,除了被移開了的正面紅點標誌以外(避免太過招搖),一個被特地強調的升級重點是「史上最靜M機」的快門,更安靜的快門有必要這麼樣被強調嘛?一開始覺得有些誇張。拿到手開始測試 M10p 之後,的確覺得聲音比較小,但因為自己總是手持著相機,所以也說不上對於「被攝」對象來說,這最靜快門有啥好處。

It can't be any new note. When you look at the keyboard, all the notes are there already. But if you mean a note enough, it will sound different. You got to pick the notes you really mean!

Thelonious Monk 被問到「你的琴音為何這麼特殊?」的回答

但某日有位資深的專業攝影師順道來訪,也趁機玩耍了一下 M10p,閒聊之間我們之間也互拍了幾張,有幾回他認真的看著我說「我真的沒聽到快門聲」,我才赫然領悟到這個功能的存在感。雖然說市面上(包含 Leica CL)都擁有完全無聲的電子快門選項,在啪嗒啪嗒的 M240p 快門聲與 CL 靜音電子快門之間的 M10p ,安靜不催促的快門乾淨清脆,與一般單眼靜音快門那種刻意掩蓋的聲音不同,讓人有耳邊輕語的感覺,彷彿在告訴攝影師說「報告哥,這畫面被確實拍下來了」,卻又能夠同時不驚動被拍攝的對象,那種安心感我必須說,若我有 M10 也會想換台 M10p 呢!(還好我沒有 M10)

簡單幾天使用下來,我會說 Leica M10p 在精確與寬容之間遊走著,是展現人性的相機。而何謂人性?據說智人(Homo Sapiens)能夠存活並發展成現在這麼樣,兩相與其他物種不同的特殊能力(不是像X戰警或是緋紅女巫那樣的超能力)就是「用精確的語言來溝通」以及「相信虛構想像」,其實畫面就是只有一種,我們卻能有這麼多不同的方式去拍下來,呈現出來的畫面又各有不同,實在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事。

有時候的確難以解釋,明明是在相同的空間、看著相同的畫面或是鞋子,但是在不同的攝影師手中、不同的鏡頭下卻會拍出不一樣的東西,除了構圖、光線等等強調包圍著主題的部分之外,「是Bokeh」一位負責徠卡設計的工程師曾毫不遲疑地在我眼前說了徠卡之所以不同的部分,「散景」這個聽起來蠻花招、非重點的部分,就是這個百年大廠光學勝出的關鍵;最近剛好讀到一篇文章提到 Amazon 的老闆 Jeff Bezos 下令禁止在會議時使用PowerPoint,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故事獨有的說服力」,從他的觀點來說,交換點子不能只靠一個個名詞或條列式重點,會議裡的大家必須帶上完整的句子,有名詞有主詞有動詞才有故事。而拍攝就是想要記錄下故事,而拍攝的畫面裡頭不只有主角重要,背景、沒對到焦的部分、發生瞬間的前後、還有各種感受到沒感受到的細節,對於故事來說更是重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