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態度 / 灌溉花園的種子 美式文化先鋒 — 呂學淵 和他的 POP SHOP

Key Maker「關鍵人物」這個字詞源自於 the Matrix Reload 電影裡頭的一角色。Key 在電腦世界裡有密鑰的意思,而片中人物 Key Maker 作為繁密複雜系統程式中的守門者,一道道的門可視為囚禁青年們思想的主流階層,而領頭帶領我們衝破門的枷鎖,切身實行青年亞文化的真諦,便可視為作影響在地青年至深的 Key Maker。

不可諱言,對於身處於這個世代的我們而言,人人都有過偶像崇拜。很多人聲稱他們如果看到權志龍、看到 Eugene Tong、看到圓谷英二或是明日花綺羅,會欣喜若狂、頂禮膜拜(網路用語作:跪著打字)。雖然說得有些浮誇,不過人的本意是真誠的,那是關於崇拜,關於美夢成真。回過頭來私心而論,在目前已氾濫的流行文化興盛之前,曾有一群領頭為青年亞文化而奮鬥的 Key Maker,他們都是先鋒勇士,都曾是我的偶像。在上一個思想尚屬保守封閉的時代,為了青年的理想國度而戰。而 Key Maker 起點人物專欄便是為此而生,這些連 Google 大神也不知道的人事物,我們認為有必要帶你來認識。

序 言

時光倒回二十年前,書包裡的 walkman 剛收錄借同學拷貝而來的張惠妹首張專輯,你是我的姐妹和剪愛還在巷弄校園頌唱著,黑曼巴和小艾 Allen Iverson 在這年剛踏入 NBA。除此之外,對於邁入青春期可以接觸的另類文化,關於正經和叛逆,少年尚一無所知。台南有一條中正路,在當時是府城最時髦的地方。常有一些很”另類”的人會在中正路國華街的某一間小店周圍遛晃,他們掛著金鍊子、綁黑人辨子、褲子闊得拖地,走路邊用手扶著。上衣有很酷的圖案,寫著 TRIBAL 等英文單字,不像是百貨公司看過的。這些人有些是自由舞者,有些人玩著滑板及 BMX 腳踏車,有些只是學生,如果你不小心經過聽到他們說話,他們一邊回話自帶韻腳,另一人隨性起舞,用嘴巴模仿出節奏及鼓聲。這不是電影 kids 或是 Eminem 的 8 Mile 裡的場景,這只是圍繞在一間小店的日常,在學校跟電視節目裡無法體驗的新思潮,是一片綠洲,夢幻又真實,令人著迷。

這間店為 POP Aritist Shop,南台灣最早期的滑板專門店(更早甚有 POWER,以及北部的 JIMI SKATE SHOP),成立約莫在 1995 年,店主人為呂學淵 Ryan Lu,當然你可以在 Google 上找到一些關於他的資訊,像是塗鴉大師、先驅,經營一間 Barbar Shop 之類的。或是你也可以在這裡和我們一起,來到府城圓環旁邊他經營的 Captain Barber Parlor,由他口中娓娓道出的陳年舊事,也趁便仔細深思一下,在潮流尚未出世,自創品牌的數字尚未零的時空背景,這些本土青年當時究竟可以做什麼樣的夢。

我們算是八零年代的人

一直對美術很有興趣的學淵,念的是長榮美工美術科,除了繪畫、藝術之外,很早就接觸滑板運動、美式文化,對他的人生影響甚多。「當時台灣的資訊非常封閉,如果你要接觸到不一樣的街頭文化,唯有出國、或是托人從國外帶雜誌回來。」藉由看著友人帶回的國外滑板、塗鴉雜誌,看著雜誌上那些很酷、新鮮、怪誕的圖像,Ryan 萌生出很多想法,美感和文化的衝撞,青春的另一種活法。於是他開始和當時同班同學兼死黨郭沙,開始鑽研噴漆技法,當然一開始免不了按圖索驥,模仿是最好的入門及學習方式。「我們算是八零年代的人,當時的資訊封閉現在的孩子們可能無法想像。」除了外國雜誌,音樂錄影帶也是一種刺激成長的來源。在饒舌音樂也尚未風行的時候,Ryan 說當時他都聽搖滾樂比較多,像是 Pink Floyd 或是 The Scorpions。「Pink Floyd 製作過很多 MV,其中大量的美學呈現,文化思想的傳遞,包括發行的專輯包裝、內頁設計,都影響我創作至深。」

「畢業之後,我和郭沙一起,跑到台北待了一陣子,最記得的是到民生東路噴,這幅作品上了當時很有名的的建築雜誌”室內”,不過到現在應該還沒有人知道是我做的。(我們現在知道了)」當年還是小夥子的學淵,帶著噴漆罐,板子一蹬,冒著觸法的危機,在台北城尋找他自由的方向,奉行理想青春的另一話。八零年代末期正逢台灣的反核運動上街,這幅上了雜誌的巨幅作品,就是 1989 年他和郭沙在民生東路廢棄兵工廠之作,青綠色皮膚人面獸身,猶如百毒侵入,戴著印製符號的防毒面具,為他後續作品中常見的反戰元素。在塗鴉藝術尚未被台灣市場認識之時,他早已樹立自己的風格。

將學淵的名字鍵入 Google,可以看到許多塗鴉大師的搜尋結果出現,「其實我們真的不敢自稱為大師什麼的,真的要講,我們只是比別人早在做這件事。」學淵說道。現在年輕人常聚集的西門町、電影公園,一般人想到塗鴉常直接聯想到這裡。問了一下學淵這裡有沒有他的作品,「西門町,沒去噴過,那些人去那裡噴已經是十年後的事了。」

把青春拿來和在顏料上,藉此作更一個自由的靈魂

民生社區兵工廠、台南東寧地下道的巨型塗鴉,甚至是台灣嘻哈代表人物 MC HOTDOG 第二張專輯《犬》的封面,每幅作品都是學淵對於築構夢想路上留下的腳印、對世界的探索及提出的質疑。當同齡孩子們假日在球場上奔馳、涼宵逛夜市的時候,他把青春拿來和在顏料上,藉此證明自己可以做一個更自由的靈魂,也是當時他逃脫框架、追求夢的方式。「我的創作大部份環繞在二個元素上:環保議題,以及反戰意識。」學淵的作品可以直白,也可以抽象,藝術本就不單純只會 “所見即所得”,你可以用自己的觀點解釋,而這個解釋,在不同時期看也會改變,這也是他認為藝術值得人窮盡一生追求的價值所在。

青年文化的推廣,POP 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POP Artist Shop 這間店在學淵退伍後開始,談到為何想開滑板店,「那個年代不比現在,沒有網路也沒有什麼潮流品牌,除了百貨公司和古著店,年輕人想要買一些另類的服飾不好買的。只有滑板店會進一些美式品牌,像是街舞、DJ、極限運動,和街頭文化較有關係的衣服,只有滑板店買得到。」說起來,早起的滑板店更趨近像現代的 Select Shop 那樣,如同法國的買手店 colette、日本的 CANDY,不但選貨、銷售,還負責向消費者灌輸品味,既便不是主流文化,也冀望能聚合同好。早期南台灣、府城地區能凝聚街舞、滑板、饒舌,更重要的是在尚屬街頭文化的沙漠之中,它們對於青年文化的培養及推廣,POP 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每個人都應該像花園的種子一樣

透過店家與客人之間的關係,結識了許多朋友,深耕台灣嘻哈文化的人人有功練、顏社、台南知名舞團伊特諾,都和 POP 有一份情誼和合作關係。「既然要推廣文化,辦活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當時便興起策劃活動的念頭,而具有象徵意義的「花園盃」焉而誕生。很多人都知道台南有一個很有名的”花園夜市”,但是這個花園盃名稱的由來是學淵和他好夥伴郭沙的點子。「每個人都應該像花園的種子一樣,不應該任其荒廢。你如何辛耘灌概,必然結出怎樣的果實。」「我懷疑花園夜市的點子是抄襲我們的。」學淵還補了這句話。

集結各項街頭文化的花園盃

成立過七屆的花園盃,是早期推動台灣街頭文化一些很重要的運動,即便是首都台北,也並沒有太多類似的大型活動。這個辦在台南體育場-忠靈塔的指標性活動,當時吸引了全台喜愛 X-Treme 及美式文化的族群參與。一開始只是小規模的滑板比賽,後來越辦越大,加入了更多類型的極限運動:直排輪、BMX,後面更還有街舞比賽。「早期這些東西怎麼講,發展得晚,也是小眾的緣故,台灣的比賽相對也較少。對於喜歡這個文化的人而言,花園盃就像是一年一度的烏托邦,嘉年華會。自然而然吸引很多北中南的選手跟舞團來報名。」「像是當時有些參加的舞者,現在都在教周杰倫跳舞了。」


說到此,我們也有必要和讀者們陳述一下當時的時空背景。約在西元二千年之前,街頭文化當時在台灣甚至不算是一個通用的詞,雖然 1997 年流行酷報與 1998 年 BANG 雜誌的創設,開始讓青少年們認識所謂街頭服飾、街頭風格,而早期幾乎全為日文中譯本的流行酷報,從中介紹的 STUSSY、SUBWARE…之類的美式品牌,基本上台灣的年輕人是很難買到全新品的(甚至是在古著店以外看到正貨),即便在裡原宿於九零末期逐漸竄出,脫離 DOS 時期的 WINDOWS 系統讓莘莘學子們可以透過網路,從當時的奇摩家族、社團、美國 Ebay,或是像香港有心人士如 Simon 大佬架設的 Concept Shop,去交流一些資訊,而這些懷有理想的在地青年們能對這些亞文化、非主流資訊能抱有願景和期盼,便是早期如花園盃、POP SHOP、古著店這類商家的前輩們得以先滋養灌概之下,次主流思想爾後才得以成形。

同樣是他摯愛的美式文化,這是他和流行文化尚得以牽連的線

由於網際網路普遍化,潮流文化興起,頓時間我們進入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Y 世代的人同時可以接受全球各地大量資訊,美式文化和嘻哈再也不是唯一所向,當滑板文化稍顯退燒時,POP 也開始面臨轉型、求變的處境。「台灣流行的東西變得很快,做服飾及流行這一塊,有時候就算你用心經營,也還是需要一點機運。」當網購世代崛起、一干子品牌冒出,Ryan 也製作過一些自創品牌,在經營幾年之後,他決定暫時退下服裝市場的競爭,而開了現在這間 Barber Shop,同樣是他摯愛的美式文化,這是他和流行文化尚得以牽連的線。


(Barber Shop 是一種在19世紀早期英國就已出現的店舖,起初專為紳士提供服飾,有著剪髮、美容、剃鬚及護理等功能,當時聚集的都是上流人士,如皇室成員與貴族,而 Barber 理髮師 一詞來自拉丁文── BEARD,所以他們工作的地方就名為 Barber Shop 或 BARBER’S。更有一說是 Barber 外的紅白藍旋轉燈是為了紀念一名英勇欺敵的法國理髮師,後便將紅白藍三色的法國國旗放置在店門口。目前至熱的 Barber Shop 風潮,成為一種獨立的品味象徵,不單是理髮修容等服務,理髮師的穿衣風格、音樂、HOT ROD 機車與電單車等元素,都是 Barber 文化的代表元素。)

戰鬥吧,未來的青年們

「或許,某一天時機到了,我還是會想作一些跟年輕人流行服飾有關的東西吧。」訪談最後 Ryan 說了這句話。將大半青春貢獻給街舞、塗鴉、滑板文化的推動,不單於默化中為本土街頭文化率先打下了重要根基,也成就他追求另類青春的圓滿,這點我們要對他奉上敬意。藤原浩曾說:「真正的流行文化早在九零年代就已死去。」這對於許多千禧年後才出生的 Y 世代族群來說也許有失公平,對於驗證這道題目,我想他們無能為力。「從一個世代到另一個世代,二個世代無法比較,我們曾經有過我們的理想國度,儘管二者不同,未來的青年們理所當然也有資格用自己的觀點和視野,為他們眼中的理想國度戰鬥,如同我們從前一樣。」

【Captain】Barber Parlor 男仕理髮廳
Facebook Fan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