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聊聊 – 新生代 vs 中生代 台灣品牌的世代更迭

OVKLAB 總監與 SEALSON 創辦人提出他們的獨特觀點

大約在千禧年過後的幾年間,台灣本地街頭文化在受到來自日本及香港的雙重刺激下,開啟了本地街頭品牌的新紀元,Overkill、REMIX 的相繼誕生,讓西門町美國街成為台牌的一級戰區,在小編大學時期曾經歷過這段台牌輝煌時光,然而在 2010 年後,市場上相繼有國際平價及快時尚品牌進入本地,使得本地街頭流行市場受到不小的波動,而到了全球電子商務彼此流通的現在,本地的中生代品牌以及新生代品牌又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本次起點編輯部請來中生代的品牌 (前身為 Overkill)總監 Ming,以及才甫創立的新生代品牌 創辦人 Adam,講述彼此不同世代中所經歷的品牌故事。

OVKLAB Director – Ming

身為創辦人好友的 Ming,在品牌甫創立時期其實就已從旁協助許多事情,當時正在美國唸書的他,運用自己過往所學以及對於街頭流行的涉略,協助一些早期的圖像創作,而在 2008 年左右,本地街頭品牌最興盛時期,Ming 雖然並沒有真正的深入到品牌中,但從旁了解也看見了一些蛛絲馬跡,Ming 表示當時品牌成立了差不多 5-6 年時間,期間累積了一些在地能量,包括佼哥主導的 Goodchoice、香港藝人李璨琛的 Subcrew、日本的 deluxe、甚至 Jay-Z 來台開演唱會時也有與當時的 Overkill、REMIX 以及香港的 4A 推出聯名商品,還有與藝人張震嶽、柯有倫、陳柏霖等合作,對在地音樂及文化做推廣,當時的情況就有點像是過往日本裏原宿剛崛起那時候之狀態,將許多在地街頭文化、音樂和藝術相結合,「覺得當時台牌有累積到一些成績,所以比較有受到當時年輕族群的關注」Ming 說。

「現在很多細節與構想不太能夠像過去的做法」Ming 說,在整個大環境的轉變下,本地街頭品牌其實也做了許多更迭,在資訊演算法跟電子商務等各方面都偏好讓普及更普及的狀況下,消費者接收到的大多是來自國際普及資訊時,品牌不能再只專注於相對小眾的本地化題材與內容,就像是品牌如果只針對亞洲地區,例如以中港台流行資訊來推廣的話,與其他以全球性來做推廣的品牌相較之下,就會略顯不足。以 OVKLAB 來說,這幾年持續在調整步伐,今年接下來會與本季春夏合作的樂團 bazöoka 延伸出一些特別活動、企劃等,也嘗試把本季主題所創造出的角色實體化。往後在服裝系列上來說,希望能跟上時裝周期,並在未來同步參與國際展會以及發表會,以全球化的模式來推廣 OVKLAB。


SEALSON Founder – Adam

在 Adam 大學三年級的時候,開始研究戶外以及機能的衣服總類與加工方法,那時就開始接觸登山品牌,將做衣服的專業延伸到開始製作配件,就是那時發現了製作包款的有趣之處,而在畢業後創立了 SEALSON,SEALSON 的首次產品就是隨身小包。Adam 在推出自家首個產品時,採用的是類似國外 Kickstarter 的網路集資作法,當然起點編輯部也很好奇為什麼會以這種新興的方式來推出自家第一個產品,Adam 也提到關於市場的現況問題,過往像是 OVKLAB 等街頭品牌正值興盛時期,當時本地還沒有太多全球性的流行品牌進來,有別於現在的狀況,許多的國際與評價品牌進駐,瓜分台灣的市場,對於本地新生代品牌會加倍辛苦,所以一開始創立品牌時,就必須將品牌設定為不只是做國內的市場,必須直接考慮到往中國、東亞甚至是歐洲等地,而相對初期需要的啟動資金就會提升很多,「對一些小工作室來講,是不太容易的,所以會從集資開始也是有這樣的原因」Adam 說,消費者的選擇性非常多,但消費金額沒有大幅度的成長,因此本地品牌相對會比較弱勢,「我覺得服裝對我來說還是太廣,以現階段能力來講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當初會將 SEALSON 設定以包款作為主軸商品的原因」Adam 說,先以包款開拓市場,當未來有機會與能力時,再去開發智慧穿戴或是機能服裝等,這是現階段 Adam 對自己品牌 SEALSON 的期許。


與兩位分別代表中生代以及新生代的本地品牌聊完後,小編深深感受到本地品牌投注於自身品牌的心力與時間,與過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不論是品牌的設計與推廣方式,都要求能國際化、全球化,對於消費者來說商品的水準大幅度提升後,與現有的國際品牌將逐漸不再有明顯差距,也期許能夠在國際間看見更多出自台灣的品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