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聊聊 – 新生代 vs 中生代 造型師所觀察的造型現象轉變

對於流行事物的學習方式,過往與現在有著什麼樣的差異?看這篇就知道了

時代的變遷下,許多事物換星移,在資訊流通速度無比快速的當代,流行服飾與國際品牌的取得一定相對容易許多,而這只是一般大眾的想法,1998 年在千禧年到來之前的時尚產業情況,跟現在 2018 年的環境有著什麼樣的轉變?位於時尚產業中第一線消費的「造型師」為你解答。這次起點邀請了超過 20 年資歷的中生代造型師 Paul,以及在 Streetwear 當道的近幾年崛起之新生代造型師 BZ,一聊 1998 年與 2018 年所接觸到的造型現象之轉變。

Senior Stylist – Paul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說過去那個年代的服裝比較難找,選擇性沒有這麼多,但其實不然,Paul 說在他剛開始做造型師時,大約 1998 年的時候,當時的 Select Shop 其實不在少數,「JOYCE 和小雅的選品都非常棒」Paul 說。但確實過往的資訊跟現在比起來較不流通,所以在 Paul 年輕時期學習與獲取流行資訊的管道大多是在電影和音樂,那時因為正好經歷 90 年代,因此能從電影上學到許多黑人的流行文化,「最近 Bruno Mars 的 Finesse(remix)MV 造型,在我年輕時也穿過,Will Smith 曾經也是歌手 也穿過這樣的造型」Paul 說,在 1998 年的時期,沒有線上流行雜誌與 Instagram 這些網路可以去搜尋到流行資訊,因此那時候的人喜歡從音樂 MV、電影和雜誌得到資訊、當然買衣服繳學費培養品味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只是空想像,「我就是這樣過來的」Paul 說。

Paul 過往非常喜愛 i-D 以及 THE FACE 這樣的雜誌,因為很前衛(Paul 直到現在還是覺得這兩本雜誌很棒)。「現在人在選擇自己的服裝上,有太多怕自己不夠潮的想法,限定款或炒賣款再加上 Social Network 上的洗版影響下,但是應該要去思考這些東西真的這麼好嗎?適不適合自己?會穿幾次?有沒有可以搭的服裝?當然也可以是好玩心態買來犒賞自己啦,哈哈 」,也許流行現象就是這樣一直循環著,Paul 伴隨時間和經歷也看到很多的轉變,因此他建議應該慎選自己想穿的造型跟風格,「其實做造型最怕就是一成不變,沒創意、沒想法,老東西有老東西的好,新世代也有很多想說的,但什麼才是你想要表現的,這時候 common sense 就很重要了。」


Stylist – BZ

從唱片公司「顏社」起步的 BZ,一開始先是在內部給予許多人造型上的意見,直到李英宏 aka DJ Didilong 的首張專輯《台北直直撞》,BZ 才真正能夠一展長才,發揮自己耕耘許久的街頭文化以及 streetwear 造型能力,在執行造型案前,BZ 會先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以李英宏的案子為例,他很喜歡 80 年代的音樂,像是 Funky 和電子樂等,當然也要以他的生活背景來結合音樂去做發想,所以當時 BZ 是以他個人具有台灣文化特色的方式來打造,也讓說著一口台語的李英宏展現出非常台灣感覺的模樣,完整呈現出他的生活背景。在執行造型案的過程中,BZ 強調與業主的溝通是最重要的,「有時候幫一些人做造型,雖然大體上還是需要妥協他們想要的樣子,但在細節部分去加入一些自己的小巧思,是我的堅持」BZ 說,就像 Paul 說的一樣,造型師是在服務客戶,如果對方不能接受造型師的提案,「那當然就做更多的提案給他們,用專業去說服客戶」BZ 說。

BZ 從擔任《台北直直撞》的造型師之後,陸陸續續也在不同的雜誌或是廣告上有所發揮,BZ 說:「現在大眾對於 streetwear 的接受度都是高的,滿能接受一些新的造型。」但反觀過去雖然曾經有過嘻哈風潮,卻僅止於一般人或是地下音樂團體等,比較難在檯面上的藝人身上看見,不過 BZ 也提到,雖然現在流行資訊傳播速度很快,因此大眾對於造型的接受範圍非常廣,但是 BZ 也說「大家看到的東西反而被侷限住了」,網路讓資訊流通無比快速下,許多值得被看見的內容卻也容易被洗掉,只會剩下幾個 Icon 的穿著造型,也讓大眾反而找不到更特別的造型方式,所以資訊的過濾與選擇就非常重要,資訊量過於龐大的現在,要學習去注意枝末細節,才能挖掘到適合自己的內容了。

新生代 vs 中生代 延伸閱讀:

起點聊聊 – 新生代 vs 中生代 台灣品牌的世代更迭

起點聊聊 – 新生代 vs 中生代 數位環境下的媒體演變

起點聊聊 費城愛之公園的中生代 vs 新生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