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專訪 / 以科技合流共生,用藝術合緣共振 跨領域新媒體表演藝術家 Sammy Chien 特別專訪

KEEDAN SPECIAL INTERVIEW

以科技合流共生,用藝術合緣共振 / 跨領域新媒體表演藝術家 Sammy Chien 特別專訪

interview & text by Lucille Liu
photo by Lucille Liu

當科技直探審美與人性的領域,身體藝術引導科技語言,兩者不再對立,你所想像的宇宙會如何回應?出生於台灣,在青少年時期便僑居加拿大的跨領域新媒體表演藝術創作者 Sammy Chien 簡上翔,長期鑽研影像、聲音、科技及表演藝術的結合潛能,自 2008年開啟了與音樂、舞蹈、劇場等表演藝術跨領域的深層合作發展後,從多個領域間不斷創新與變化的經驗形塑了他至今獨樹一格的創作體系,如今,他不僅是位跨領域新媒體表演藝術家,同時也兼具導演、戲劇表演、文化研究員與Isadora 軟體官方指定導師、DJ、VJ 等多元身份,作品與合作表演案不但曾在無數藝術節、表演、展覽當中引起話題,更穿梭世界大半領域,亮相於法國龐畢度中心、中國國家大劇院、德國海勒洛歐洲藝術中心以及 MOA 溫哥華人類博物館等世界知名藝術殿堂之中。

除了在國際藝術領域大放異彩之外,2011 年,Sammy 聯合創辦了 Chimerik 似不像跨界藝術團隊,該團隊在台灣以及世界各地承接各式合作案,更曾與王家衛御用攝影師杜可風、張藝謀的劇場美術指導高廣建、台灣電音教父林強、橫跨紐約與柏林兩地數位表演先驅 Troika Ranch、啟蒙當代聲音藝術的加拿大電子原聲音樂家Barry Truax 等人展開合作過,期許運用科技的輔助滲透不同領域間的界線,在探索與建構科技與藝術間的語彙之際也能滋潤心靈、為社會帶來療癒的能量。綜觀 Sammy 的生涯,不禁讓人感到好奇究竟是什麼魔力能使他生產如此龐大的創作能量?本次起點編輯趁著 Sammy前往有著「獵奇」與「前衛」之稱的城市舞台——柏林開發個人最新作品之際,特意到訪當地 House of North 、Lake Studio Berlin 兩處駐點工作室,一探他蘊藏無限的創作宇宙。

W(e)aves 一條從自我凝視到外在實踐的進化之旅

留著一頭率性長髮,身穿黑色素T與運動褲,渾身散發一股開朗與愜意 vibe 的 Sammy,在過去十年間,合作參與的商演案、聯合創作多達三百件,儘管經歷豐富,不斷的透過藝術實踐來尋找自己的藝術家身份的同時卻也促使他產生了疑問:「在過去我大部份的創作與產出都是以跟人合作的形式,很少有自己獨立的作品,你可以說我的專長是跨領域合作,不過這同時也產生了一個矛盾:『 你該如何定義自己的專長是一個這麼廣的東西?』」於是 Sammy 一連向加拿大 BC Arts Council 以及加拿大國家藝術委員會申請兩項專業研究補助,決心以藝術家的身份,從鑽研專業技巧的層面發展屬於自己的個人創作—— W(e)aves 熾。

W(e)aves 為 Sammy 首發獨立研究的新媒體表演作品,從 0.0 版本開始,逐步走向 1.0 的過程也是他重新尋回自己、療癒自己的過程。「因為在西方社會長大,由於當時面臨許多種族歧視,於是我活成想拋除自己身份的樣貌,也從在那樣歧視的過程裡衍伸出了自我歧視,w(e)aves 這項作品本身代表了我想重新尋回自己的 DNA、自己與祖先還有天地萬物那根深蒂固的連結,我將自己作為自己創作的平台與容器,而在透過創作 w(e)aves 的過程裡,我不僅只是在突破我所有的專長與技術,我同時也在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療癒。」

Screenshots of video documentation filmed by Nobutaka Shomura 正村暢崇

W(e)aves 的中文作品名稱,Sammy 將 weaves 的「織」延伸為「熾」來說文解字,除了火的元素在東方文化中代表著能量的集中之外,在希臘神話裡更有著象徵「科技」的意涵,音與戈則暗喻化聲響為干戈,期許在 w(e)aves 每一步的實驗研究過程中,能保以熾的初衷及溫度,為每個創作的環節賦權。

在過往 w(e)aves 當中,Sammy 將氣功、街舞、聲響、互動科技與即時影像當作創作中的介質,激發自身內向挖掘人體更原始的律動,並透過轉譯的方式再造、錯置及再現,以探討移民、土地、白人社會中對亞洲男性的刻板印象——「模範少數族裔」與科技之間的關係,藉此傳達多維度身體政治的理念。今年,Sammy 協同兩位好友一同來到柏林開發 w(e)aves0.5,分別為有著嘻哈、當代舞蹈、武術背景的自由舞者 Kazuma Glen Motomura (本村一真) 以及另一位專攻東方舞蹈語彙,中國舞、太極的中國導演林辰,本次融合多樣即興舞蹈與 w(e)aves 概念原型相互交織,表演全程震撼五感之餘,彷彿更同步開發了當代表演藝術更深沉的想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ammy 與好友 Kazuma 兩年前因緣際會在柏林 Lake Studio 相識,兩人過去在北美洲成長的經歷、所遭受的種族歧視使他們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兩人共同熱心政治、並以嘻哈舞蹈作為抒發歧視的管道。去年,Sammy 與 Kazuma 協力製作 《Lies/Harmony 和 とウソの間》,融合反核示威的柏林及日本展演,反諷日本福島核災後,重現電視上佈滿不實資訊、假象的人頭畫面。其中 Sammy 協助藝術執行方面並監製影像及聲音,Kazuma 則主導舞蹈與劇場演出。

 以科技合流共生,用藝術合緣共振

談起自身的科技工具與藝術語言,Sammy 用的不是艱澀難懂的詞彙,原來,藝術實踐於他而言不是個人階段性的成就追求,也並非為人生的大哉問尋求解惑。「我希望透過我的藝術表達能讓大眾都可以接觸到各式不同的文化、觀點,進而看到那些在主流文化之下所看不到的盲點。我還記得當我小時候創作的時候,那時候很單純,我想要創造出新的語言,當時看 André Bazin 著名的電影研究之作《What is cinema?》,再綜觀比較這本著作發表後五十多年的電影發展,我便不斷的在思考電影的語言是不是已經死了?是不是所有的電影已經開始走向一個固有的模式?我覺得在這中間之外還有好多素材、可能性沒有被提出來,在我創作的前期我大部分的靈感可能是從夢境或是自己的記憶有關,不過到了後期我才發現原來我真正想訴說的故事是我親身經歷過的那些事物,我有好多自己的故事想跟這世界分享,我也發覺當我在演講的時候我有一種奇怪的魔力可以拉住觀眾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這個 power 我不想濫用它,這對我來說好像是在不同的文化環境底下接受沖刷、被歧視而導致焦慮等精神症狀後所活出來的能力,當很多人在做演講或是表演的時候他們很難讓觀眾走進他們的世界觀、作品,甚至難以讓觀眾獲得他們所想表達的訊息,他們不想聽就是不想聽,這樣我會覺得蠻可惜的,不過當你只是簡單的把自身的經歷、真實的體驗,自然地開啟一些對話與人分享,它其實能激發出能量與人產生很大的共鳴。」或許是這股信念,過去破碎的自我構成他藝術中最大的力量,以自身的經歷與哲學作為創造性表達的禮物,與他再熟悉不過的科技工具合流共生,兩者相互薰陶後,孕育出的藝術卻能展現最原始的表現力,強而有力,扣人共振。

 LET’S TALK A BIT MORE WITH SAMMY

Keedan Special interview with Sammy Chien

Q:個人觀點而言,如何看待未來商業上多媒體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及東西方的差異

在我過去十年間的經驗跟觀察,目前在東方商業上的多媒體科技發展可能會比西方晚一些,畢竟在大環境裡很多商業過程都被西化了,也有很多科技領域的突破是等西方發展成熟後,東方才開始跟著發展,所以很容易造成東方在跟風、抄襲西方的現象,相較之下東方就蠻可惜的,有很多有趣的 idea 會在這樣的環境裡被扼殺,畢竟在東方的文化裡我們也有很多很棒的概念跟元素可以拿來在科技裡開發。5、6 年前我們 Chimerik 似不像團隊就有面臨過向廠商做新媒體科技表演的提案時,廠商因為對這領域的概念不足所以就不買單,不過一樣的 idea 在去年、前年開始倒是到處都看得到了,可能我們不小心走太前面了吧(哈哈)就沒對到東方商業新媒體發展的腳步。

Q:陪伴你最長時光的 hip-hop 歌手

哇這我有好多喔…像 DJ Krush 真的陪我蠻久的,雖然他是 trip-hop 不過也離不開hip-hop 基礎的元素,還有 MF doom、Madlib、Busdriver、Tokyo No.1 soul set、Deltron、Rakim……真的有好多人,這樣我會感覺對其他沒被提到的人很不好意思欸(笑)!不過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 Snoop dogg了,他後來變 Snoop Lion 我覺得也蠻特別的,好像一起從 Gangsta Rap 中成長一樣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冷門的像是 Binary Stars, 3582, Typical Cats、Zion I,特別是 Zion I,他是屬於spiritual hip-hop,也陪伴了我很長一段時光,打開了我青少年時前往心靈的旅程。

Q:從何時起開始維持長髮造型,平常都怎麼保養自己的頭髮

我都沒什麼在保養欸,因為我以前在加拿大鄉下長大,我那時察覺白人都不會剪亞洲人頭髮所以每次剪完都超醜的,所以我後來都是自己剪自己頭髮。然後長髮造型是從 2009 年去印度的時候開始留的,現在想想,其實當初也沒有想特別留而是自然而然就不去剪它了,也因為常常趕著出門洗完頭的時候快速用毛巾搓它就自己捲在一起變成有辮子的感覺,時間久了也蠻有自己的感覺的,久而久之我的髮型好像也無意間變成我的藝術家標誌,我就決定讓它自己發揮(笑),我能花越少時間在頭髮上面越好。

Q:台灣療癒場域推薦

我在回台灣的時候有發現一個地下氣功道場在永康街附近,我不確定算不算是公開的場所,但那裡真的超 ㄎㄧㄤ,整個現場很像叔叔阿姨的korner,不過音樂是很像台灣傳統電音融合大悲咒感的那種 style,你可以看到有很多阿伯阿姨長輩一起在那個空間裡搭配這類型的音樂在練氣功,超級酷!我有時候還會去那裡 DJ,放一些實驗 soundscape, tribal beat 搭配 bass music,看那些叔叔阿姨跟著節奏慢慢進入狀態讓人覺得整個 ㄎㄧㄤ 到爆炸,而且還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因為即使我放的音樂某方面對一般人來說很難接受,但因為場合的氣場真的很對,所以大家的投入感把這個音樂轉化為一個驅動力(driving force),即使是跟我不同年代背景的長輩們,當我們聚集了類似的氣場跟頻率時,我們一樣可以分享這份對生命的感動和 universal 幸福感。

另一個場域是我在台北一起 ㄎㄧㄤ 了多年, 在藝術圈內非常活躍又剛好一起走上靈修旅程的老朋友前陣子開始經營的複合式藝文空間——mica 雲母,那邊的經營概念融合了靈修、音樂與藝術的文化,常常會舉辦一些很有趣的展演活動,期待未來我也會在那邊跟這群又前衛、有創意、有靈魂、心又開闊又“醒”(woke)的一掛人一起創造有趣的合作。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能有被感動的潛力,當觀眾進來看一個科技藝術表演時,有投影什麼的很酷,但我希望他們不只是被他們覺得很酷的投影騙進來,而是在觀賞時也能被感動,因為人一旦被感動了他們的行為跟觀點也會有所改變,這些改變隨著時間久了就會慢慢累積為一種影響力,那我希望我的科技藝術工具能在不同管道下都能傳遞出這份感動。」

Sammy Chien
Interdisciplinary media artist / Co-Founder of Chimerik
FACEBOOK 
INSTAGRAM
WEBSIT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