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桃園市造一條街,讓人記住桃園有一條巷子很酷,裡面都是街頭流行。」
SMOKA VINTAGE(2017)
桃園市中正路 77 巷 6 號
以古著類型為主,包含各國軍外衣以及美式休閒衫,SMOKA VINTAGE 是延續主理人峰哥接觸服裝的初衷,在古著文化回歸大眾視野前 SMOKA VINTAGE 就已經準備好。峰哥跟 s.h.owin 主理人福哥交情甚遠,兩人也經常是國外採購的夥伴,不過定位相比下 SMOKA VINTAGE 則較年輕。
SMOKA(2009)
桃園市中正路 77 巷 4 號
桃園老字號街頭服裝店,成立時正好為台牌浪潮的高峰,接著引進不少港牌帶給桃園更廣視野,從暗調光線與木質裝潢不難猜出主理人是西岸派。至今仍持續販售 REMIX、B-SIDE、WODEN、MANIA、REPUTATION 等元老台灣服飾品牌,是三間門市中人潮最熱絡的。
SMOKA+(2021)
桃園市中正路 77 巷 2 號
如果說 SMOKA 是以品牌為主、SMOKA VINTAGE 講求文化,SMOKA+ 就是以風格為導向的新門市,店內從經銷到水貨等商品都有,滿足那顆渴望混搭出自我特色的心,因而選進更為少見或大膽設計之服裝,至於對編輯來說光是有 KAPITAL 實體可以看,就已值得一去。
照片中由左至右為 SMOKA VINTAGE (2017)、SMOKA (2009)、SMOKA+ (2021),三間 SMOKA 系列都位在桃園市中正路 77 巷內,且每間都有自己的主題風格,老店 SMOKA 以台牌和西岸街頭為主,二店 SMOKA VINTAGE 就是古著導向,至於 SMOKA+ 強調穿搭風格特色,也是裡面最新的店舖。
就在藝術家丸三色說出:「桃園已經沒有很酷的(服飾)店了」後,他的友好服飾店 SMOKA+ 就馬上來打臉,不知各位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學生時期只要知道一兩家很酷的服裝店,就自認好像走在流行前端般,而 SMOKA 在桃園長大的編輯心裡就是那間很酷的店,如果這樣還不能讓你理解 SMOKA 對桃園人的影響,那就要提 2012 年 SMOKA 三週年時,與台灣街頭品牌 REMIX 聯名橘煙燻系列,時逢台牌興盛時期將近千人擠滿桃園中正路的小巷,甚至排隊人龍延綿到大馬路上,有興趣可以看也是桃園長大的 YouTuber 那個矮子分享。今天藉由 SMOKA+ 開始營運機會,訪問主理人峰哥,除了新店與另外兩間店定位差別、及幾隻他推薦的服裝品牌外,也分享他在桃園打滾十多年的街頭觀察。
訪問前與峰哥在店外閒聊,幾個看似高中生阿弟仔進店前靦腆地跟他打招呼,讓我想起學生時期如果能認識幾位潮流店店員來說嘴是多麼榮耀的事,峰哥也提到至今服裝實體店轉變後最讓他感到可惜的是:「以前坐在店外面打混、喇低賽的年輕小夥們不見了,甚至現在久久才有一兩個穿著制服的學生下課來逛逛,小朋友都只在網路買東西了」,峰哥聊到他喜歡實體門市那種面對面的交流,保留服裝的溫度與文化,雖然聽起來就像老生常談,不過從一位在同條街開三間不同風格服裝店,尤其最新一間還是疫情期間落成的主理人口中說出,變得很有說服力,「如果拿開新店的資金去用一個電商,相信也能做出有模有樣的網站,但我不想,我怕做網路後就會太認真投入,冷落了實體門市的服務熱情。」峰哥說話直率但浪漫洋溢。
不難想像峰哥會如此執著於實體門市,最初他北上西門町古著店 68 年代打工,後來家庭因素回到桃園,在衣蝶百貨最流行的 7 樓摩曼頓工作四年,因緣際會 2007 年接觸台牌圈子開立第一家服飾店 LUXE,兩年後結束前一段合夥關係 2009 年 SMOKA 在中正路 77 巷裡開幕,「當時我觀察喜歡球鞋的桃園人也開始在意服裝,並發現不少人喜歡西岸硬派類型,但桃園我找不到這樣的店,所以 SMOKA 開始選進這些人可能會喜歡的服裝品牌。」峰哥分享他在 SMOKA 前的經歷,每一段都是站在前線與消費者直接交流,除了賣服裝峰哥更希望找機會教育客人,尤其是年輕世代,「他們現在面臨快時尚、資訊爆炸的年代,小朋友比較少真的去了解一個品牌文化背景,變成流行什麼穿什麼,我覺得比較表面。但我也有改變,以前我會很認真推廣店裡面的幾個品牌,但現在假如這品牌客人反應不喜歡就換,才有辦法持續經營下去。」
about SMOKA+
從堅持到妥協,總會有個契機。峰哥轉變原因是,就算他想堅守西岸但這風格裡越來越少新東西可以帶給消費者衝擊,在嘗試其他類型後發現也有理念相契合的品牌,不過隨著選品量增加 SMOKA 遇到一件尷尬事,店裡會同時出現硬派、韓風、嘻哈穿著的客人,峰哥坦言畫面是有點衝突。SMOKA+ 成立除了是解決值這問題,峰哥也想要跳脫高中大學生客群,以更大膽視覺和強烈設計感吸引高端族群,所以在 SMOKA+ 裡你能看到 KAPITAL、NEEDLES、NAUTICA 等國際品牌,風格很是多元。峰哥透露預計將在 2021 年跟楊艾倫一起推出新服裝品牌,屆時 SMOKA+ 將會是乘載他們的新品牌和其他設計感單位,共同打造出以造型性為導向的服裝店。
取名這件事對我個人意義比較大,消費者其實不太會在意 SMOKA、SMOKA VINTAGE 和 SMOKA+ 的名字差別,當時也想過用 LAB,訊息傳達很精確但我覺得不酷,「+」 有兩個意思,首先是更高階、更好,A+ 就比 A 還要棒,去過 SMOKA 再來 SMOKA+ 就會看到更有衝擊力商品;另外「+」也有融合意思,咖啡 + 牛奶變出更多風味,SMOKA+ 想帶來新鮮、混合的穿搭,「+」讓我敢冒險撇開商業去引進很酷、很有趣的東西。
雖然有點流氣,但我還是想推薦 KAPITAL,蠻多人知道這個品牌,但其實他們內部實際在做什麼可能不太清楚,我喜歡 KAPITAL 的老師傅製作工藝、老布料、老機器,配上現代設計或圖案,新舊結合我覺得很酷,尤其 KAPITAL 手工感給我一種獨一無二感覺。(再問,桃園消費者怎麼看待 KAPITAL?)當然知道的老客人都清楚這是好東西,至於不知道 KAPITAL 的人第一個當然是先被價錢嚇到,但聽過介紹後他們是能夠理解、認同、甚至是興奮的,這讓我覺得很值得,即便現在還沒有能力入手,但因此他們有動力去存錢買樣適合投資的好東西,這樣就夠了。
「SMOKA+ 名稱裡的『+』對我的意義是,未來我可以做冒險的事情,更敢引進很酷、很有趣的東西。」
兩件事,第一個是硬體部分,每個人開店都會有自己的想像,當初想呈現很有未來感的內裝,但桃園人生性害羞會不敢走進來,所以在裝潢最後敲定前做了很多調整,在親民和酷之間找到平衡;再者就是選品採購 SMOKA+ 應該要有哪些品牌?畢竟總不能走進店裡所有東西都高不可攀,找到高端品牌很容易,但挖掘出正在成長潛力股就需要多做功課,希望讓大家走進 SMOKA+ 不用大失血也能享受流行。
這是個意外;是個美麗誤會,過去桃園沒有一個很密集的地方讓人去,茶街也好、咖啡街也罷,所以我想讓外縣市的人知道桃園有一條很酷的潮流街,這比我在桃園火車站對面開一間很大的店還酷,這麼難得我在這條巷子已經有兩個店面了,因緣際會老店 SMOKA 旁邊有店家要離開,就算在疫情影響下開店都是風險,但錯過這機會下次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條街總共五個店面,扣除其中一個空間小難運用的後就剩四間,朋友都開玩笑問我最後那一間要出租峰哥你接不接?我一秒都不用想就會說「接」,就算不是開服飾店,只要感覺相近會吸引人的咖啡、玩具、雜貨店都可以,讓這條街更有特色、讓更多人慕名走進來。
「這麼難得我已經有兩家店在同條巷子,還有機會再一間好像老天安排,也要搏一搏。」
「這麼難得我已經有兩家店在同條巷子,還有機會再一間好像老天安排,也要搏一搏。」
以前是真的,桃園市區過去沒有很明顯的聚集經濟,但這兩三年新型態的百貨、影城進駐,人的結構有在改變,另外以前桃園沒有特別強調藝文的地方,前幾年桃園 77 藝文町(日治時期的桃園警察宿舍)設立,現在週末的都有不同活動或市集,雖然不一定是會進我店的人,但至少桃園市人潮是增加的。
不是我要自己人肥自己人,藝文特區啡蒔 Verse Cafe by Minorcode 是我少數看到咖啡專業度上很要求的店,且老闆品味很好、店內裝潢有想法,雖然咖啡不便宜但我感受得到他們的用心,還有 Verse 店內有販售眼鏡或香氛品,讓去到裡面的客人品味也可以隨之提升。另外就是 Motive 家具專門店,他是丹麥燈品 Louis Poulsen 經銷商,上次還專門去店內看 Brain Dead 桌子,因為工作關係老闆經常飛國外,所以才會有這麼多進口家具,蠻酷的。
在訪問中我開玩笑的講,三家店開在一起是要富錦樹化嗎?但是峰哥背後並沒有什麼集團,能達成如此成就全憑一股浪漫,他喜歡服裝,喜歡到會去挖掘設計靈感、設計師背景、風格文化歷史,研究表面之外的這些東西,我想只要是喜歡服裝的人沒有一個是不在意的吧?這就讓我想起峰哥說的一個小故事,當我們聊到以前 SMOKA 的衣服都會有 GONESH 線香味,峰哥也說他很重視「味道」,就像 SMOKA VINTAGE 就有古著人很喜歡的味,來自泰國洗衣品牌味道,峰哥為了找出它好幾次出國有空就到超市試聞、買來試用,在嘗試不下 50 種洗衣粉之後終於被他找到,不辭辛勞只因峰哥在意這些小地方。至於 SMOKA+ 是什麼味道?訪問當時峰哥說他還在試,下次前往時別忘也嗅一嗅店內味道。
二樓 亮點區展區:Taoyuanother 實際走訪各區後不只留下照片,當地的特色物產都被他們帶回展場。
SMOKA+
服飾店
photo _Chou, Lisihte
edit _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