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zzle quiz 專訪肢體工作者凃立葦 / 身體會直覺的篩選出最像你自己的樣子

Work In Process 工事中 Vol. 03

about nozzle quiz®

以融入台灣文化的機能配件設計為基礎,將城市及環境氣候的變因納入考量,設想符合穿戴需求且具有生型特徵(Biomorphic)的服飾配件,提供舒適兼容快捷收納、多工用途等機能設計,讓人們從容地應對生活與城市共存,體現「Functional accessory with flexible design」的品牌本質,讓單品以沉穩簡練的風格融入日常搭配之中。

about 凃立葦 a.k.a. 台北爆凃

工作領域跨越劇場、模特、音樂與派對演出,離開舞蹈學校體系輾轉到了美國一圈後,還是回到了音樂與舞蹈領域,但透過即興、零碎的實驗與根據自我喜好的吸收習慣,發展與探索各種身體與音樂的創作可能。


NQ():想請你聊聊成為肢體表演工作者的歷程

我從小就讀舞蹈班,大學唸舞蹈系一年就輟學,離開學校之後其實沒有想用舞蹈當工作,只想找一份打工,把跳舞當興趣。後來到美國流浪上課,遇到很多不同的舞者,也去看很多街舞的battle,回台灣之後也想上去比比看,但當時的 battle 都是街舞,沒有邀請現代舞者。不久後剛好碰到一個全風格的舞蹈 battle,邀請各種類型舞者參加。也是當作好玩,結果不知道為什麼就拿冠軍。

那次比完,就接到出學校之後的第一個劇場演出,就這樣開始進入排練場,一檔連著一檔演下去。我很幸運都不是主動提出詢問,我都是發一些在家玩耍練舞的影片,是身邊的人就一直把我融入他們的計畫中。
NQ:全風格 battle 評審的評斷標準是什麼?

如果談技術層面,battle 場上的音樂是隨機的,舞者並不會事先知道,所以評審看的應該是你能不能跟音樂有很好的結合,比方說大鼓、小鼓,或一直出現的 verse,你的動作能不能有所呼應,這是界定好壞比較制式的方式。

再來就是有沒有個人特色,你可以跳任何的動作,有一個角色設定也可以,比方說你喜歡跳耀或下地板做地板動作,或是對手做了什麼,你可以回應這些動作,這些即時的丟接,是 battle 好看、也是會讓人記住你的一個方式。最主要還是享受當下的氛圍,音樂、觀眾、對手、跟整個能量、整個環境場之間的互動,那是撇除技巧之外滿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風格像一個消化系統,吃完食物後,
你的身體會直覺的篩選,形成你最需要的樣子。


NQ:你如何發展出個人風格?

我沒有特別想這件事情,但以前我看很多各種國外舞者的影片,每一陣子都會特別喜歡一個人,就會刻意去模仿他跳舞的方式,就這樣一路搜集資料。有人說個人風格跟做自己,就是不要跟別人一樣,我不太認同這個觀點,每個人能變成現在自己的樣子,一定都是周遭環境跟身邊的人的影響,比較像是一個集結或像消化系統,吃進去之後,身體會很直覺性的選擇,這個是我需要的營養,不需要的就排除在外,是一個有機的、吸收排除內化的過程,而不是我不吃東西、不去關照別人就是自己的樣子。

所以我覺得這是很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刻意做一個屬於自己的風格,那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你很快就會厭倦那個方式,因為那是你刻意想塑造出來的,而不是跟著你的直覺所演變而成的樣子。以前也常常覺得別人好酷,想變成跟別人一樣,所以會去模仿,但你其實知道那不是你最自然的樣子,你怎麼裝也不能裝太久,反而會消磨掉你對一件事情的熱忱,還不如找到一個你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每個人的生活排列組合,都非常的不一樣,你只要誠實的面對自己、接受自己,就是找到風格的第一步。

 

NQ:如何找到創作的靈感來源?

我其實不想要那種為了兩個月後的表演,從現在開始創作的模式,我那些零碎奇怪的作品,都是從生活裡面玩出來的,沒有什麼特別目的。比方說先前穿一雙高跟鞋,發現我可以只用腳跟站著,覺得這個樣子很搞笑,就發了一則影片,打一個很奇怪的標題:吵架時,我往往是站不住腳的一方。之後這個行為就變成了一個15分鐘的表演,整場我就是一直用腳跟站著,從樓梯走下來、站到桌子上倒水給別人喝,另一個人會一直來問我:你可以嗎?要下來嗎?我會說:沒關係我可以,最後在馬路上摔得亂七八糟。這個表演是想講一個我什麼時候都要硬ㄍㄧㄥ,什麼事都要說:好我可以我來,但其實早就已經不行了。

我蠻喜歡諧音梗,或是一個搞笑、幽默的呈現,會讓我開始有很多想法,當然還是有嚴肅的成分包含在裡面。我不想聽你講一件很痛苦的事,還用很痛苦的方式演出,這會讓我看完之後只覺得好你很痛苦;如果你知道這個人很悲慘,但卻看到他笑著跟你講述這件事,你反而會覺得:哇你真的很痛苦,居然用力在憋這個情緒,這樣的轉折會讓我起雞皮疙瘩,我很喜歡這種嘲諷自己的創作方式。

身體走得比我的語言更前面,我現在是什麼狀態,用跳的就知道。

 

NQ:音樂跟舞蹈對你來說是什麼?

對我來說音樂跟跳舞是同一件事,長大之後才發現,比起跳舞,自己可能比較喜歡音樂,音樂一來,身體就會想動,所以我才這麼喜歡跳舞,可能我彈吉他的技術層面沒有像舞蹈那樣純熟,但技術只是工具,音樂和舞蹈在講述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其實不只音樂跟舞蹈,雖然說我是特別熟悉這兩件事,所有的創作形式,其實都是一種語言,你需要學會他的單字,比方說舞蹈的單字是踢腿,音樂是要爬格子,再進一步你需要學會組織句子、學會文法,例如當你要在舞蹈上做一大段跳耀動作,這個舞蹈的句子要怎麼建立。所有藝術都是工具跟媒介,藉由這些媒介你要說什麼,你的感覺是什麼,對我而言,這是藝術發生的方式。

NQ:你想講的主題是什麼?

音樂我還沒把文法跟句子單字練熟,沒有辦法用音樂表達出我真正的想法,會有一點遞減,比方說我想的是 100%,用音樂我可能只能講到 30%,但舞蹈我可以講到也許80%。舞蹈上我想說的事情跟每個階段不同,有一個時期我滿喜歡刻意往醜的方向發展,跳一些不是社會覺得美的樣子,大家對藝術都在追求美的境界,可是醜也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就想衝撞這件事。

現在沒有刻意要用太大的理念說些什麼,反而是自然的呈現當下的生活狀況,因為舞蹈從我三歲就開始跳,他甚至可以超乎我腦袋想好的事情,比我的語言走的還更前面,我現在是什麼狀態,我用跳的就知道,我不需要腦袋先知道我是什麼狀態,然後才去把他跳出來。

 

NQ:跟不同的創作領域的工作者接觸,對你有什麼樣的影響?

最主要會是發現不同的思考邏輯,像戲劇演員跟舞者就非常不一樣,演員會需要一個動機,雖然舞蹈上動機也很重要,但大部分編舞者會以畫面需求優先,可以是一個氛圍,從整體感覺出發,不用說太清楚。演員非常需要知道「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這個思考模式非常有趣,上一檔工作有幾個表演者是演員,過程中會一直反問為什麼,只要一直踩在表演的主脈絡上,就能知道這個畫面是要或不要,因為畫面永遠有無限的呈現方式,但不能偏離你真正要說的事情。這些思考方式對我很有幫助,可以打開你的格局,不會一直把自己放在一個SOP下運行,容易一成不變。

對我來說,沒有任何被某一件事情牽住的感覺,那就是休假。


NQ:在家的經驗對你有什麼幫助嗎?

超級重要,平常的生活就是排練跟在家,沒有必要不會出門。我滿常自己在家亂搞各種東西,因為沒有人看,所以你不怕覺得這個想法很蠢,可以很自然的先試試看再說,出糗也只有自己知道。不知道是不是從小學舞蹈、表演的關係,我會覺得即便是 hangout,只要在一個公開的環境下,都感覺是一個演出,我需要拿出我最好的樣子,我要說對話、做對反應,就會有失誤也要接得不讓人覺得有破綻,這種情況下那些你最初的想法,可能會發展出有趣的東西,就會被這樣的反應給滅殺。在家裡就完全不用在乎,不需要完整好看,可以各種奇怪醜陋尷尬,各種不 work,反正沒有人看。

NQ:以接案的自由工作者來說,你有所謂的休假日嗎?

好像不同類型的工作,對時間的體感也會不一樣。跟固定上下班時間的上班族相比,我們這樣的自由工作者,對休假日的感覺一定會比較薄,因為我們沒有一定的規律。
比如對上班族來說,一到五要工作、每周三下班去上瑜珈課、周末和朋友打球…,每週都有固定單排的時段,也讓人比較容易感到日子在前進,但自由工作者沒有這樣的規律。

對我來說休假日就是沒有工作的那一天,我一件事情也不用做,訊息不用回,也不用想工作,沒有任何被某一件事情牽住的感覺,那就是休假。

我想到剛去美國的時候,明明也要上課,但就會有一種觀光客的感覺,每天起來都像新的一天,心態上是開闊的,對每件事情充滿動力。所以回到台灣之後,我就在想:還是我把自己也當觀光客,去上班的途中故意繞路,多去看些有的沒的。最近的調適則是把自己想成上班族,劇團排練是我下班的瑜伽課,我就當來運動運動,換個方式讓工作不像工作,聽起來有點噁心,但會是一種逃脫,讓心情輕鬆開心一點。


原文出處 nozzle quiz

Credit list
Creative director_ Chu Tai Lu
Brand Manager_ Po Chun Fan
Photography_連思博
Interview_ Harry
Design_ Luan
Special Thanks_ WISD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