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BRAVIA 7 Mini LED TV
我以為是換電視 沒想到換的是心情
其實不在預定計畫裡,但十幾年的舊機螢幕開始有問題,入手新電視突然成了不需猶豫的念頭。
就換台電視吧!
其實現代生活之中已經存在各種螢幕,但電視仍是家庭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尺寸」和「存在感」來說,電視還是沒得比。這次挑選新電視的過程,直覺地還是從 Sony 開始找起,也適逢一系列 BRAVIA 新機發表,可以說天時地利加上老婆也說可以,就這麼迎來了 Sony BRAVIA 7 新電視;原本以為家裡只是換了塊新的黑石板,沒想到的是,日常的心情卻因此出現了改變。
Sony BRAVIA 7
Mini LED TV
我以為是換電視
沒想到換的是心情
其實不在預定計畫裡,但十幾年的舊機螢幕開始有問題,入手新電視突然成了不需猶豫的念頭。
就換台電視吧!
即使現代生活之中各種螢幕充斥,但是對所有人來說,電視仍是家庭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就「尺寸」和「存在感」來說,電視還是沒得比。這次挑選新電視的過程,直覺地還是從 Sony 開始找起,正好一系列 BRAVIA 新機發表,於是天時地利老婆也說可以,就這麼迎來了 Sony BRAVIA 7 新電視;原本以為家裡只是換了塊新的黑石板,沒想到的是,日常的心情卻因此出現了改變。
規格不打算斤斤計較
但尺寸很重要
在換機之前,還是得複習加預習一下規格,赫然意識到這一代年輕人完全沒有「映象管電視機」的概念,而「電漿電視」也是比豆漿米漿魚漿還陌生的存在,現在不只是 LED 電視,以 Sony Bravia 系列來說,是以 mini LED 與 OLED 技術為主,技術規格迭代更新本是常態,品牌的高度跟把關讓人覺得能夠放心,所以我選擇跟緊品牌,規格就沒有太深入計較。
相較於規格,電視尺寸反而成了心理不斷預演的課題,畢竟我的人生是從映像管電視看起,從三十二寸、到四十寸,當代電視機動輒就是五十吋以上的現況,對我來說總有幾分超現實,幾經推敲之後,五十五吋的 Sony Bravia 7 「應該可以」,最關鍵的是電視腳座寬度(約1.2公尺)跟家中裝潢訂製的電視櫃寬度幾乎一致,而心中期待的就是以最寬(跟最低)的腳架位置擺放,最後放上櫃面幾乎無縫接軌的效果,我才真的鬆了一口氣!
好像在別人家看電視
電視本身的安裝十分簡潔快速,而我們也趁這個機會對佈線跟器材做了斷捨離,最主要就是把 Apple TV 給收起來,主機內建的 Google TV 雖然操作速度比獨立的 Apple TV 慢了一些些,但是對於觀影體驗其實並無影響,要訂閱 Apple TV 串流節目也沒問題;最重要的是家中原本就有的 HT-X8500 Soudbar 戰力大增,原本是作為提升舊機體驗之用,花了一番工夫把它接上新電視之後,包含解決藍芽語音延遲的內建功能、電視遙控器就能控制電視揚聲器與藍芽音量,整體操作體驗不再是拼拼湊湊,女兒給的評論是「好像在別人家看電視」!
誒!有逛百貨公司的感覺
點開最近在追的《時空之輪》 ,Amazon Prime TV 自動開啟了 4K UHD 規格,華麗細緻的白塔躍然眼前,之前用 iPad 或是舊電視(Full HD),更大、更高解析度的畫面都是視覺上的衝擊;而我一邊追劇,兒子冷不防丟出一句「誒!有逛百貨公司的感覺」,以往總覺得店頭展示間是完美環境中的效果,沒想到有機會能在家裡再現。
三大決定性因素
改變我的電視使用體驗
對自己來說,良好的整合度與畫面的可能性,深入淺出的完整功能,是讓人信服的關鍵;尤其與 Soundbar 整合之後,能夠輕鬆開啟自己期待的音質與畫面,換了新電視後使用率攀升不少,而其他方面也有些值得分享的地方。
#1
背影殺手是你
電視當然是看正面,不然勒?可就是有人會留意背面。Sony BRAVIA 7 背板平整且乾淨,可以說整體設計佈局的落實,讓人感受到對於細節的重視;而背後的接頭數量與種類上,我覺得對家庭用戶來說大概就是剛好,在網路加上 Google TV 已經搞定大半使用需求的現況來說,乾淨一些的佈線更能讓人感到輕鬆無負擔。
#2
畫面可訂製選項超精細
在無腦觀影一陣子後,我打開裝置選項開始研究,不研究還好,玩了一下子發現可調整的細項好專業,亮度對比之外,不曉得是否是因為 miniLED 具有區域控光的能力,針對「黑色」或是說暗部的處理,Sony 系統給出了超乎我預期的微調分項,對於《LALALAND》這樣充滿洛杉磯夜景的段落來說,是有感的效果。
BRAVIA 9/8/7 系列所使用的 XR 認知智慧處理器,會辨識觀看焦點,並交叉分析數十萬個影像元素及數據,即時增強前景深度和調整背景以優化整體畫面,聽起來像極了黑科技,加上這些選項的存在,我很肯定的是 BRAVIA 7 對我展示了電視的能力,但真要我搞懂如何優化,還真的需要一段摸索;幸好 Netflix 節目可以開啟內建的「校正模式」,而 Amazon 校正模式也即將要開放,我想,專業的部分還是交給專業的來。
曾經電視是在三台之間轉來轉去(咦!有人還知道三台的嗎?),現在早已經算不清楚有幾台了;拍攝的介質也橫跨底片、數位、相機跟手機,轉著電視,從《巴黎爵士》的底片顆粒感到《主廚的餐桌》裡絲滑柔潤的食物美照,我偏好使用「電影模式」讓畫面對比度稍微緩和些,顏色也比較暖和,是我喜歡的調性。
#3
自然跟上新世代
與家中舊電視相比,BRAVIA 7 邊框變窄的幅度讓人驚艷,大概就是一個從 iphone 4 變成 iphone 15 的程度;畫面充滿整個螢幕,看起來更容易專注,尤其搭配 4K UHD 的解像力,SONY BRAVIA 7 還原了畫面訊號源的潛力;而另一方面,藉由作業系統的整合更新,在觀看 YOUTUBE 時,留言互動的分割畫面、Youtube 主持人幾乎一比一的半身畫面,用電視觀看時還少了快速切換應用程式或視窗的機會,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從硬體到軟體,用電視看影片,帶來一種更容易融入的體驗。
___
開了就看 看了才懂
就本質而言,SONY BRAVIA 7 並沒有什麼「顛覆式」的科技,他依舊是一台「電視」,擺在家中客廳,吃比薩或是折衣服時可以用的那種,但實際使用下來卻改變了我的日常;我仔細想想,是在使用介面、觀看介面與存在感上,與生活基礎感受的整合帶來了這樣的體驗。
我們對電視的指令沒有什麼改變,但電視在完成這項任務時,本身變得更為「後退」,更窄的邊框、更接近真實視線的解析度,開啟電源之後,覺得在家裡開了一扇「窗」,讓故事帶我走入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