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荒物 Earthing Way 專訪 /
從選物到建築都貫徹著新舊混合概念
品牌主理人 謝欣翰
台灣在日治時期末期,就有日本商人 重田榮治 將百貨文化傳入台灣,開啟了百貨引領選貨品味的年代,直到 90 年代逐漸流行起將舶來品引進店舖的跑單幫,最後逐漸延伸到「作為自身品味的延伸」選貨店時代,現在台灣各地已有形形色色獨具風格的店鋪讓你發掘。
地衣荒物 就屬於台灣很獨特的選品店,座落在台北老城區「大稻埕」,擁有與此地相同的調性,利用「新舊融合」推廣本土文化內涵至今,將本土早期的民常生活庫存老件,搭配從台灣、日本各地職人精選工藝品的專屬園地,從自然素材製成的各式生活物件到金工、陶瓷的民藝器具,還有獨特氣味香氛與服裝飾品選物,展現十分多樣化的生活選品品味。
「地衣荒物」這個 2016 年成立於大稻埕的風格選物店,在經營店舖的同時,也經常舉辦展覽、工作坊、劇場與講座等藝文活動,而主理人 謝欣翰 也承接起展演策劃、空間與平面設計等專案,運用物件與裝置、概念與互動等方式,將傳統元素重新呈現,展現新舊融合的風貌。
選物店就像是一部電影
用美感來刻畫出鮮明角色
主理人 – 謝欣翰 在經營「地衣荒物」前,曾長時間作為視覺與表演藝術工作者,不僅擔任電影、劇場的現場美術活動統籌,也在服飾店及整合行銷公司工作過,經歷多樣身份後讓「地衣荒物」變得格外特別且鮮明。
「我覺得經營一間選物店有點點像電影一般,如同劇本有角色設定,依照佈景服裝來呈現那個故事的氛圍,而選貨店也就如同這般,就會想像這是哪個年代的家、或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了這個去做場景堆疊,在選物和陳列就會比較有一個氛圍。」
因與日本人共事經驗,學習到對傳統文化轉譯能力
說到創立「地衣荒物」的動機,就要回到 謝欣翰 曾在日本品牌工作的經驗,直接面對到日本人,感受他們對各種文化的轉譯和整合後,能轉化成自己的語彙詮釋,也萌生出或許台灣人也有自己的審美。
「我會覺得台灣人要累積自己的審美,必須要從自己的文化的脈絡出發,所以漸漸累積,開設了『地衣荒物』這間以台灣的工藝品設計師、藝術家作品為主,介於藝廊跟商店之間的選物店。」
我自己對地衣荒物的投射,希望它是一個文明的野蠻人
在文明中帶有一點點原始跟野蠻的個性
透過文化
與台灣土地緊密連結
名稱中的「地衣」是指生物在開疆闢土的時候第一個長出的植物,生態鏈中的第一層,萬物都能此開始得到養分,藉此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可以善待創作者的培養皿,讓每個進來的人都可以得到養份。
「荒物」一詞來自日據時代就有叫「荒物屋 (あらものや) 」的五金店,主要將粗糙原始自然材質,所編織製成的原始生活民藝,如:掃把、竹簍,現在則大多被小北百貨等…快速大量工業化的五金店取代,希望這裡能夠帶大家重新認識使用原始素材製作的生活器物。
組合的「地衣荒物」名稱,就希望能為自己的土地穿上衣服,讓物品回到最原始的樣子,有反璞歸真跟守護土地的含意,不分年代新舊的好東西在這裡與大家相遇。
在舊時代最時髦的建築
展現新舊融合的概念
除了店內構想,主理人 – 謝欣翰 也提到當初在大稻埕設點的看法:「大稻埕這邊有一種時空穿越的感覺,可能走兩步路有間咖啡店,在走走就有一間傳統老店,如果要找文化根源,這裡當然是首選。」
而「地衣荒物」就為處於大稻埕的閩南式洋樓內,「閩南式洋樓在 1920 年代是最時髦的設計,外觀模仿西洋立面設計,內部則保持街屋建築形式,放到現在也是最能夠代表新舊融合的建築,藉由這棟老屋跟選入的老件搭配設計師品牌,去創造一種新舊融合的感覺。」
Hermit_Xiu
來自彰化的獨立先鋒工匠品牌
主理人原本是在城市的時裝產業工作,經過多年後選擇回到彰化家鄉二水,重新觀察鄉下的生活,抱持「既然城市有屬於城市人的穿著文化,那麼鄉村的人們應該如何穿著呢?」的想法,靈感源於家鄉記憶的根,結合西方、傳統服飾、BORO (ボロ) 襤褸文化、或是手工的植物染、及當代的服裝,及自己打版自己車縫的方式,來打造「屬於鄉下人的時尚」。
間作
複合媒材生活道具藝術家
這個設計師活用古老智慧的技藝來結合到現代設計,以簡約、複合媒材的方式,打造出適合現代人妝點生活佈置的儀式道具,特別介紹的是「地衣荒物」訂製款 調節式隔火薰香燒台,能因應燭火燃燒程度調整高低,並使用松木製成手把,搭配整體鐵件的厚實感與銅杯,能符合不同桌面或居家搭配的需求。
康力升
纖維與空間複合媒材創作者
最近剛得到 台灣纖維創作獎 第二名,這個系列是創作者探索著紙漿的「變化」,打造出以軟雕塑跟纖維創作技法的空間照明燈飾作品,使用傳統手抄紙的技法,先將鐵絲編織成型固定成網狀,透過潑濺楮皮纖維的紙漿,逐漸形成如細胞壁一般的薄膜,能從幽暗中透出神秘微光,像是未知生物的繭、胚胎、巢一般的造型,就算遇到地震,掉下來也不會壞掉。
這三位創作者都從古老智慧到現代工藝
符合我對城市野性的定義
利用策展活動來加深內在品味的呈現
除了店內的選物外,主理人 – 謝欣翰 也認為人們來這裡是尋找自己獨一無二的感動,因此他也不間斷舉辦活動,增加更多內在深度,「如今年三月舉辦的『泛音漫遊 · 冥想音樂會』,大家聚集在建築的中庭,跟著佐々琢哉的演奏一起進入了冥想旅行,聽著馬頭琴還有呼麥,城市裡的車水馬龍逐漸遠離,自由的感受這個世界。」
「近期還與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TTT IFA 串連舉辦『廢沙 • 荒土 • 積石|人造自然雕塑展』,展出藝術家 賴亭安 Erco Lai 使用來自宜蘭、台南、苗栗、花蓮、高雄跟新竹…等,台灣各地的廢棄砂石,運用地質聚合物的方式重新轉譯,形塑出全新人造的自然雕塑。」
越來越多元的文化
讓人潮湧入大稻埕商圈
「以前大稻埕會很明顯吸引某個族群,如:地方創生、傳統食材年貨、和服裝原料,現在則越來越多元、越來越蓬勃發展,很特別的是 大稻埕 有很多在地老店,也有著許多滿足大家的剛需存在的設施,也讓人潮變多了,在這裡的店家也因為人流更被看到。」
身為老台北人的編輯,也發現 大稻埕 這裡除了永樂市場、年貨大街、廟口美食、以及城隍廟等..印象,現在也逐漸多了酒吧、咖啡店、以及許多服裝品牌進駐,也從以前比較在地化的商圈,逐漸變成國外遊客特地前來的地點。
未來會更強化精神的感受
主理人 – 謝欣翰最後也和我們分享了「地衣荒物」未來構想:「未來希望可以加強感官上的感受、或是情感上面的表達,因為這些創作者的作品,都是我親手交付給客人,或我親眼看他們製作,都是很有靈魂的,期望人都與這些物品更有連結,不是因為便宜、或因為什麼有名的人說過才購買。
「地衣荒物」成為善待每個作品、善待每個進來顧客時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