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龐德飾演者 – 永遠的 007 羅傑摩爾病逝

1927 - 2017

對於「特務」兩字,讀者朋友心中應有一種既定的想像。然而由英國作家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於 1953 年,以自身過去從事諜報經驗著作的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其形塑出一位英國情報機構軍情六處(MI6),擁有殺人執照的特務,成為深切影響日後諜報作品的起點。爾後於 1962 年第一部系列電影《Dr. No》電影的推出,代號 007 的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成為多數影迷心中的特務代表。

讀者朋友們對於 007 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的印象,可能停留在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endan Brosnan)、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亦或更為資深的史恩·康納萊(Sir Sean Connery),然而對於資深的影迷而言,英國知名演員羅傑摩爾 (Sir Roger Moore),不僅是影史上飾演龐德最久的男演員,也被譽為「最符合龐德形象的男演員」。羅傑摩爾於 1927 年誕生於英國倫敦,曾就讀英國倫敦皇家戲劇藝術學院,二戰時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亦符合詹姆士·龐德曾任英國皇家海軍後備隊中校的設定。

退役後的羅傑摩爾星途並不算順遂,40 年代除飾演跑龍套的演員與擔任模特兒,50 年代前往美國發展,直至 1962 年飾演英國電視影集《七海遊俠》(The Saint)的男主角賽門鄧普拉(Simon Templar),讓羅傑摩爾初嚐走紅的滋味;1973 年接棒第二代詹姆士·龐德喬治拉贊貝 (George Lazenby),成為第三代 007,在羅傑摩爾溫柔、幽默與充滿魅力的演繹下,自 46 歲起共演出包括《生死關頭》(1973,Live and Let Die)、《金鎗人》(1974,The Man with a Golden Gun)、《海底城》(1977,The Spy Who Loved Me)、《太空城》、(1979,Moonraker)、《最高機密》(1981,For Your Eyes Only)、《八爪女》(1983,Octopussy)與《雷霆殺機》(1985,A View to a Kill)等七部 007 電影,不僅是歷任 007 年紀最大,也是任職最久的一位。這 12 年的演出也讓羅傑摩爾數次被票選為最佳龐德飾演者,足見影迷對其之喜愛,超越了世代的更迭。

羅傑摩爾(Roger Moore)於 2017 年 5 月 23 日因癌症病逝於瑞士,享壽 89 歲。除了演戲,羅傑摩爾自 1991 年起即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親善大使,關懷世界各地兒童為其募款,協助改善其生活。除在此給予祝福,相信羅傑摩爾獨具魅力的龐德身影,將永存於影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