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教育結合藝術 / 《潮汐間,曖昧》策展今週展開

人劇團的成立初衷在於對藝術、生命、教育的探索,透過跨域合作與實驗創作,為世代的教育、社會與文化發展帶來更多元的想像與創新。自 2020 年起,人劇團即展開「與高中生有約」計畫走入高中校園,以劇場為形式,提供學生一個理解自我的空間,至今已經與台北復興高中、彰化秀水高工、嘉義高工等學校合作,完成 17 場共創演出。2022年人劇團更啟動生態永續專案「看見灘地」孵育計畫,帶著團員融入芳苑社區,與當地居民、孩童一起共創,並和長年關注環境議題、獲獎無數的柯金源導演攜手呈現《海之岸》紀錄片,用藝術作為教育與面對社會議題的新創途徑。

今年《潮汐間,曖昧》第⼀屆永續教育暨藝術性策展,在 3 月 2 日(四)至 3 月 5 日(日)10:00-19:00 於華山文創園區拱廳登場,本次展覽以潮汐灘地介於陸地與大海之間的曖昧性,隱喻藝術與教育之間的關係,從劇團階段性探索的經驗出發,希望提供對藝術、教育與劇場議題有興趣的工作者與師生一個對話場域,作為共思和推動藝術教育的開始。

除了靜態展覽,展期間還有多場精心策畫的體驗活動,包括容淑華開設的《遇見教育劇場》工作坊,邀請在職教師和對藝術教育有興趣的朋友,一起探索藝術在教育現場的更多可能性。從身體覺察到故事發想,即興創作到角色功能,故事與論壇如何從互動、討論、分析、回饋的參與過程尋找關鍵思維。參與式劇場《沒有看到的看到》,結合劇場與教育改革議題,由人劇團、導演柯金源、高中校長劉桂光、作家羅怡君等人共同參與,觀眾也將化身為高峰會委員,共商、簽署和行動,展開一場對話與思辯。《劇場式導覽》則由親身參與人劇團計畫的學生和藝術家教師主導,用他們的角度帶領觀眾看展。壓軸的《藝術教育的曖昧》座談,將由策展人蔡旻霓主持,邀請容淑華與吳岱融兩位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探討藝術家教師與教學藝術家之間的差異,以及在藝術教育中曖昧探索的地帶。

作家羅怡君說:「所有教育計畫或演進,如果沒有家庭的合作,很多事都會打回原點。藝術是最能跨界跨域跨性別的管道,我們很期待透過這樣的演進,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柯金源導演也表示:「跟人劇團的合作充滿了驚喜與冒險,驚喜的是跟年輕表演者去各個灘地,他們的即興和分享超出我的預期;參與劇團演出則是我的冒險,很期待透過這場跨世代的對話,讓大家看見我所關心的議題。」用藝術作為教育與面對社會議題的新創途徑,歡迎讀者至《潮汐間,曖昧》策展共探藝術X生態X教育交織的曖昧地帶。

人劇團 Humanity Theater Fan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