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鬼才 Tatsuya Kitani 對談:「能成為日本流行音樂代表陣容的一員,我真的感到非常榮幸!」
音樂人 Tatsuya Kitani 在 2024 年參與金音創作獎後,對台灣音樂圈產生了深刻印象。僅半年時間,他便再度返回台灣,參與 CENTRAL 音樂祭,這場活動不僅是他在日本以外地區的首次正式舞台演出,更標誌著他在音樂旅程上進入一段新階段。在與 ATARASHII GAKKO!、櫻坂 46 等日本音樂代表同台演出之餘,他也以一貫誠懇的態度,分享了自己的反思、轉變與期待。
Tatsuya Kitani 於受訪時坦言:「在 CENTRAL 音樂祭的卡司中,許多藝人都是他平時會在日本電視節目中看到的代表人物,能夠與這些頂尖藝人共同站上舞台,對他來說不僅是榮譽,更是一種自我挑戰。」他語氣中透露著敬意與珍惜:「能成為日本流行音樂代表陣容的一員,站在這樣的舞台上,我真的感到非常榮幸。」回顧半年前初訪台灣,參與金音獎的經歷對 Tatsuya Kitani 來說並非只是一次單純的演出邀請,而是一次重新認識亞洲音樂生態的起點。他提及,當時在金音獎現場所見的表演者風格迥異、形式多元,令他驚訝不已。「我原本以為日本音樂場景也夠精彩,但看到這些獨立樂團的現場實力,竟然讓我心裡產生一點焦慮。」
Tatsuya Kitani 的這番話,透露了他對創作環境的觀察敏銳,也揭示他不自滿的創作態度。他進一步表示,因為這段經歷,他開始持續關注台灣音樂圈的動態,也主動尋找潛在的合作對象。其中兩組吸引他注意的樂團,分別是透過現場交流認識的「我是機車少女」,以及在 Spotify上 偶然發現的「草東沒有派對」,他認為這兩組團體皆具備獨特的音樂視角與情感張力,未來若能合作,將是一次難得的創作機會。
相較於過去僅專注創作,如今的 Tatsuya Kitani 更加關注「表演」這件事。他透露自己在日本場 CENTRAL 音樂祭時,特別開放觀眾拍攝,並表示自己經常透過社群平台觀看粉絲所上傳的影片。「不是出於自戀,而是我想知道在觀眾眼中,我的演出呈現什麼樣子。唱得是否穩定?動作是否自然?我是否足夠與觀眾有視線交流?」這樣的自我檢視方式,讓 Tatsuya Kitani 不斷在表演上調整與進化。他不避諱談及過往自己較偏向創作、不擅於舞台表現,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才驅使他更努力拓展音樂人身份的可能性。
Tatsuya Kitani 與音樂家角野隼斗組成「東大組合」,引起不少樂迷關注他們的學術背景。對此,Tatsuya Kitani 以輕鬆語氣表示:「說我是東大出身,有些人會驚訝,但我覺得與其關注學歷,不如去理解那四年內我所建立的『思考力』。」他認為,音樂創作並非單靠靈感與感性推動,背後更需要深度邏輯與批判性思考。這種來自東大文學部的訓練,讓他在面對創作主題時,能夠從社會、文化、心理等多角度切入,進而呈現出具深度的作品。
對於「何時立志成為音樂人」這類問題,Tatsuya Kitani 給出了不同於多數創作者的回答。他坦言,從未有明確的「立志時刻」,反而是在讀書與音樂之間不斷交替的過程中,自然走向創作。「當我讀書疲乏時,我會轉向創作;當創作遇瓶頸,我又會回到書本中尋找靈感。」這樣的雙軌模式,讓他以更健康的方式維持創作動能,也讓音樂之路不至於成為壓力的來源。在動畫《【我推的孩子】》中與中島健人合作組成 GEMN,是 Tatsuya Kitani 少見的風格轉向嘗試。他透露,這段合作要求他從頭學起舞蹈技巧,對於過去習慣以吉他與筆作為創作工具的他來說,是一次極具挑戰的經驗。
「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既然開始了,就不想那麼快放棄。」Tatsuya Kitani 指出,這次學習讓他在後續個人演出中,也開始嘗試加入簡單舞蹈元素。他從健人身上學到表演與創作的不同節奏,也意識到,身為一位歌手,能夠在舞台上詮釋作品的情緒與故事,是比音準技巧更難也更珍貴的能力。
提及台灣觀眾的反應,Tatsuya Kitani 流露出十足興趣與期待。他表示,特別在意自己在台灣觀眾眼中所呈現出的樣貌,也期望未來能與當地粉絲共創有趣的周邊商品。他更幽默地表示,夢想之一是設計一款以自己造型為主角的悠遊卡,並現場擺出 POSE 讓觀眾哄堂大笑。
CENTRAL 音樂祭對 Tatsuya Kitani 來說,不只是一次國際活動的參與,而是他親自定義的「出發點」。首次海外正式演出選在台灣,對他而言具備象徵意義。他希望這場演出能如實呈現「Tatsuya Kitani 本人」的創作樣貌與表演風格。最後他誠摯表示:「我希望這次來台演出,能夠讓更多人透過音樂了解我。如果觀眾能將我的音樂推薦給朋友,那就是最棒的回饋。」這種將創作化為連結橋樑的精神,正是 Tatsuya Kitani 在 2025 年試圖開啟的音樂旅程全新篇章。
好玩專賣店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