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現場 / 打造療癒聲景 聲子蟲新專輯《遺心病》邀你戴上眼罩墜入純聲音宇宙
曾榮獲第 34 屆金曲獎最佳樂團提名的聲子蟲,歷經三年沉默與自省,終於在 7 月推出第三張專輯《遺心病》。作品靈感來自團員至親罹病的真實經驗,六首曲目首尾相扣,描繪病理發作、陪伴煎熬、治療副作用與復發恐懼,將心緒撕裂化為音牆與殘響,讓聽者體驗一場自我療癒的聲音實驗。專輯全程於台北 112F Recording Studio 完成,吉他手柯明與盧律銘共同作曲,聲子蟲編曲,盧律銘擔任製作。製作團隊刻意捨棄炫技,聚焦旋律厚度與節奏縱深,以吉他延音勾勒暗潮,鼓組節拍穿插不規則段落,管弦與電子聲響點綴細縫,形塑既龐大又柔軟的心靈景觀。
長期合作的設計團隊「見本生物」為《遺心病》打造封面,選用外膚色黑紙印刷,搭配細胞變形字體,象徵病徵潛伏於表皮之下,與人體共生。視覺語彙呼應音樂概念,強化「病」與「陪伴」雙重主題,讓聽眾在拆封瞬間即被拉入故事核心。發片日當晚,樂團包下台北電影院影廳舉辦盲聽會,邀請來賓戴上眼罩,隔絕所有視覺刺激,只留下聲音交織的暗流。現場星光雲集,包括導演 Birdy、陳珊妮、五月天瑪莎、洪佩瑜、拍謝少年、大象體操、巫建和等好友到場支持。韓國詩人歌手李瀧驚喜登台,以中文導聆:「每個人都是帶傷的個體,願這 40 分鐘賦予你修復與釋放。」參與者形容這是一場「45 分鐘的數位排毒」,在全黑空間內與自我對話,感受聲波穿透皮膚的瞬間。
試聽會尾聲,製作人盧律銘分享創作初衷:「我們關注的不只是『病』,更是陪伴者的呼吸與心跳。希望聽眾循曲序完整收聽,從崩潰到重生,感受到被理解的力量。」他直言,《遺心病》展現中年音樂人對生命劇烈起伏的深層體悟,也是一次對後搖語言的再定義。
聲子蟲於現場宣布 9 月 20 日登上 Legacy TERA 舉行生涯最大規模專場《The Cure》。團隊計畫結合多屏投影、環場擴聲與動態燈光,呈現「音場-視覺-空間」三位一體的劇場感受。票務與詳細資訊將於七月底公開,樂團喊話:「現場能量將遠超專輯,錯過可惜!」《遺心病》已於各大串流平台全面上架,包括 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 等。更多最新動態與後續活動,請鎖定官方 Instagram 與 Facebook,與聲子蟲一同在聲音裡尋找裂縫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