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LEATHER 創辦人本池秀夫對談:「如果是要做一輩子的事,我希望那是能讓自己每天都興奮的事。」

台北午後,TAKE5 店內瀰漫著皮革的氣味,那是一種介於大地與歲月之間的溫度。MOTO LEATHER 創辦人本池秀夫緩步走進,舉手投足仍保有藝術家特有的沉穩節奏。從 1971 年創立 MOTO LEATHER 至今,他以皮革與銀飾為語言,向世界述說日本工藝的生命力與人性溫度。

他提起童年記憶時,眼神微微發亮。「我從小只要摸到皮革,心情就莫名地平靜。」對他而言,皮革不僅是素材,更像一種能與生命對話的介質。大學時期的一趟羅馬旅行改變了他的一生。在一家古董店裡,他偶然看見義大利雕塑家 Giuseppe Cappé 的瓷偶,被那種幾乎能聽見呼吸的細膩神情震撼。「我那時想,如果用皮革能做出如此真實的感覺,會是什麼樣子?」那個念頭成為他創作的原點。回到日本後,他開始反覆嘗試雕塑皮革人偶,以老人、孩童、動物為主題,表現生活的真實片刻與情感流動。皮革的延展性與溫潤質地讓他能捕捉人類表情中細微的皺摺與呼吸,創造出一種既柔軟又堅毅的藝術語彙。

從 1970 年代的〈鞋店〉、〈TOYS MUSEUM〉到後來的〈長頸鹿〉與〈非洲象〉,他的作品不只是雕塑,更像是時間的標本。每一條縫線都在記錄生命的軌跡,每一層皮革都蘊含溫度的層次。他笑說:「人偶是靜止的,但皮革讓它活著。」

談及與台灣的緣分,他提到:「祖父在日治時期曾在台灣任教二十年,是高中英語老師。母親也曾在那段時間與他一起住在台灣。」這段跨越世代的記憶,讓他對台灣懷有特別情感。當他得知 MOTO 首次於 TAKE5 台北店舉辦實體體驗活動時,他說這像是一種循環,家族歷史、藝術旅程與個人生命軌跡終於在此相遇。

他在義大利學習的那幾年,正值日本戰後藝術家紛紛走向歐美取經的時代。那一代人懷抱對世界的渴望與對傳統的反思,本池也不例外。他將義大利雕塑的精神融入日本職人文化,讓皮革成為既古典又現代的語言。這種跨文化的融合,造就了他在 1970 至 1980 年代間於歐亞藝術圈嶄露頭角,並最終獲得日本政府授予「無形文化保存財」的殊榮。「我不是在模仿歐洲,而是在尋找皮革在東方語境中的靈魂。」他說。這句話不僅總結了他的創作哲學,也揭示了日本工藝從模仿到再定義的轉折。

1970 年代的南青山,是日本創意文化的心臟。當時的本池剛成立 MOTO,租下一間小房子作為工作室,樓下的鄰居正是後來的銀飾傳奇高橋吾郎。那時,他們都還只是懷抱夢想的年輕職人。「吾郎先生比我大十二歲,他像哥哥一樣。」他笑著回憶,「我們常一起喝酒、討論材料,有時甚至通宵聊天。」兩人因皮革結緣,卻因對金屬的好奇而開啟了新的篇章。為了讓皮革包款更具細節與層次,他開始嘗試以銀裝飾皮革邊緣,也因此踏入金屬雕刻的領域。當時高橋吾郎買了一台哈雷摩托車,成為整棟大樓的話題人物。「我被他說服也去買了一台,到現在還在騎。那是我年輕時最熱血的象徵。」本池說著,語氣中仍帶著少年般的笑意。

南青山時期的他,幾乎以「生活即創作」的狀態度過。白天雕刻皮革,夜晚打磨銀飾,街角咖啡廳裡滿是創作者的熱氣。那時 MOTO 的作品風格大膽,結合印地安圖騰與日本傳統手工縫製技法,逐漸形成早期「Contemporary Native」美學。時間推進到 1990 年代,他與長子在鳥取縣米子市開設 MOTO 第一家實體店。日本正掀起美式古著與休閒風潮,牛仔布與皮革的組合象徵自由與反叛,而 MOTO 以日式精緻手工打造印地安風格飾品與皮件,很快在市場上掀起熱潮。

隨著世代更迭,他的兩個兒子也加入品牌設計團隊,帶來新的風格與概念。MOTO 的銀飾逐漸從印地安主題延伸至摩登線條與宇宙意象,「太陽月亮系列」正是出自他兒子的設計。那種以家族為單位共同創作的方式,讓品牌的精神更完整地傳承下去。「我們不希望只是維持老派職人形象,而是要讓手作能與當代對話。」本池談起兒子時,語氣充滿驕傲。如今 MOTO 的作品涵蓋皮革、銀飾、鞋履、包款與藝術雕塑,每件作品都承載著三代職人的情感與工藝智慧。

他也坦言,五十週年的時候,他決定重新製作經典印地安系列。「那是我們的原點。」他說,「羽毛、老鷹、圖騰這些元素都從原始蠟模型重新開模製作,每一件都代表著對手作精神的致敬。」同時,他也透過限量的 ONE OFF 作品在全球巡展,讓每一件藝術品都保有無法複製的獨特性。對本池而言,皮革與銀並非兩種對立的材質,而是共通語言。皮革象徵時間的柔韌,銀則象徵光與永恆——當兩者融合,便成為一種超越形體的生命詩篇。

2021 年,MOTO 邁入五十週年。本池秀夫在鳥取建立了「本池美術館」,這是全球第一座以皮革藝術為主題的美術館。館內收藏了他歷年代表作與未公開的試驗作品,也展示皮革從工藝到藝術的演變。「我想讓年輕人知道,創作不是複製,而是對材料的理解。」他說。對他而言,皮革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能記錄時間。即使經過歲月洗禮,仍會留下屬於使用者的印記,像一段共同生活的歷史。這樣的思維,也延伸到他最新的夢想,買下一座無人島。那座島距離 MOTO 工作室車程僅二十分鐘,荒廢多年、雜草叢生。「我一直想擁有一片可以親手整理的土地,一個屬於我的沙灘。」

他笑說,當朋友告訴他島主願意轉讓時,幾乎沒猶豫就答應。那之後,他親自整理樹林與草叢,重新讓島嶼恢復原貌。過程中,他認識了露營品牌 OLD MOUNTAIN 的創辦人辻ノ内實,兩人志同道合,決定在島上打造結合自然與工藝的豪華露營空間。如今,那座島成為他新的創作實驗場。「海浪拍打岸邊的節奏,像我敲擊皮革時的聲音。」他微笑著說,「藝術不是遠離生活,而是讓生活本身變成藝術。」

本池先生認為創作有兩種路徑,一是延續傳統,一是開創未知。「這兩種都沒有對錯,但我個人更喜歡做沒有人做過的事。」他指著展示架上一件皮革動物雕塑說,「像這樣的作品,沒有範本,也沒有師傅。只有不斷試錯與實驗。」在他看來,藝術家的價值不在於技巧,而在於持續創造未知的勇氣。五十四年來,他從未倦怠,反而每天都懷著期待與熱情走進工作室。「如果是要做一輩子的事,我希望那是能讓自己每天都興奮的事。」

這句話,是他給所有年輕創作者的鼓勵。當創作成為日常的一部分,當手與心都在對材料傾訴,那份喜悅與專注便成為生命最誠實的形狀。

如今的本池秀夫,不僅是藝術家、品牌創辦人與博物館館長,更是一位以行動實踐生活美學的哲學家。他讓皮革有了生命,讓時間有了形體,也讓職人精神在當代找到新的延伸。當夜幕降臨,TAKE5 的燈光映照在 MOTO 作品上,那種光澤感彷彿仍在呼吸。那是一種歷經五十年仍未老去的熱度,一種屬於藝術家的永恆脈動。

Top